离谱!陈奕迅“复活”了,但新冠也回来了

01

前几天,陈奕迅被人造了个离谱的谣言。

 

事情还要从5月15号说起。

 

他们工作室当天忽然发布公告说:

 

“Eason得了新冠肺炎,需要暂停所有演出活动,安心养病。”

 

工作人员向观众致歉之余,还给出了演唱会延期的时间表:

  

这个小插曲瞬间引发全网讨论。

 

第二天,油管上更是开始流传“陈奕迅因新冠并发症去世”的消息。

 

一个叫“台山TV”的账号用AI做了段黑白视频,言之凿凿地说“Eason去世的消息已经被中国台湾疾病管理处证实了”。

 

看到这段视频冲上热搜,网友们纷纷跑去“疾病管理处”的官网求证,结果根本没看到相关信息。

 

仔细看,这个账号一周前还发过“成龙去世”的假新闻,大家才意识到它的信源并不靠谱。

 

5月19号,陈奕迅的朋友和工作室先后出来辟谣。

  

他自己也发INS报了平安。

  

众人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

 

这事的来龙去脉微博智搜整理得很清楚。我发现这个检索工具真心挺好用的,大家平时遇到感兴趣的新闻,也可以上智搜看看详情,为自己增加一些信息渠道。

 

 02

 

如果不是陈奕迅的事上了热搜,很多人都以为新冠已经消失了。

  

实际上,这种病毒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随着毒株变异和人类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它时不时就会出来作一波妖,带来感染的小高峰。

  

上一次的感染高峰是在2024年秋季。

 

而最近这波感染,形势同样严峻。

 

中国疾控中心5月8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

 

监测期内(3月31日—5月4日)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由7.5%升至16.2%;

 

住院病例阳性率由3.3%升至6.3%;

 

新冠病毒已成门急诊就诊量首位病原体。

  

上网逛逛,也能看到不少网友发帖纪录自己的病程。

 

有人在医院工作,猛地发现科里同事全部倒下,发热的发热,咽痛的咽痛。

 

反正就是那些熟悉的味道——

  

有的家庭是孩子阳了,反反复复高烧不退,只能靠着药物和自身免疫力硬刚病毒。

  

在大家的刻板印象里,新冠病毒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弱,最后致病力可能和普通感冒差不多。

 

但部分病友的体感却不支持这种想法。

 

有人阳过n次之后,这回还是病到浑身酸痛。

 

水泥封鼻、嗓子吞刀、头疼欲裂之类的症状更是一点儿没少。

  

两三年前,就有博主建议大家忘掉新冠,回归正常的生活。

 

可现在看来,病毒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想象,它不服从权力的管制,更不是人类想忘就能忘掉的。

 

人既然选择与之共存,就要做好迎接各类变体的准备。

 

03

虽说这轮病毒来势汹汹,但我们也不用对此过度恐慌。

 

一来,现在的毒株和三年前不一样了,我们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的防疫模式了。

 

二来,我们已经有了应对新冠的特效药。这对易感人群来说,是个有效的支持。

 

钟南山院士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新冠治疗药物的研发取得了很大进展。

 
比如多个3CL靶点的新冠治疗药物,像先诺特韦、阿泰特韦与国外的P药(Paxlovid)类似,在相关文献报道中有显示出优于P药的疗效。
 
而来瑞特韦作为国际首款小分子3CL靶向新冠治疗单药,其在3CL靶点上的停留时间更长,且无须联合使用利托那韦,从而降低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除了以3CL为靶点的药物,还有以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为靶点的药物,比如氘瑞米德韦。
 
这些药物都是处方药,确诊新冠的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早规范用药。
 

他还告诉大家,本轮感染出现的个别重症病例,其实也和患者自己疏于防范、治疗有关。

 

比如,一位泛细支气管炎患者曾经得过一次新冠。

 

这阵子又阳了,他觉得自己的症状和上次相似,就没有重视,也没有及时治疗干预,结果导致病情加重,成了医院里的“疑难病例”。

 

这也提示我们,面对奥密克戎家族,还是应该在战术上予以重视。

 

如果出现症状并且确诊了,一定不要拖延。

 

48小时内及时用药,可以迅速控制病情,避免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

 

而且较之于两年前,新冠特效药的价格也降下来了。

 

我们现在能在市面上买到七种新冠特效药。除了进口的莫诺拉韦、奈玛特韦售价高达每盒一千元,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其余五款国产药都进了医保。

  

为了防患于未然,还有一些常规的防疫操作也可以做起来。

 

比如,打疫苗、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别说你不怕病毒,说戴口罩的就是怕死。

 

你不怕,你家人还怕呢,那些和你擦肩而过的路人还怕呢。

 

吴尊友先生生前发布的最后一条微博,就是关于流感季节什么情况下需要戴口罩的建议。转发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出入特殊机构或场所,比如敬老院,特别是那些在全国性流行期间未出现疫情的机构或场所,一定要遵守机构或场所关于戴口罩的相关规定。
 
对于没有明确要求戴口罩的场合,比如出入宾馆、商场、乘坐公共汽车或地铁,可以根据本人情况,自行决定是否戴口罩。
 
在人员密集而通风又不好的场景,比如医疗机构的就诊场所,建议戴口罩。出现沙尘天气或严重空气污染的天气时,户外活动建议戴口罩。
 
出现发热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人,建议戴口罩。
 

家有老人或小孩或有抵抗力低下患者的家庭,如果同事出现咳嗽、发热等呼吸道症状的,建议戴口罩。

 

还有勤洗手

  

适度储备药物,但没必要大规模囤药。

 

按照病毒学家的估算,这次的病毒大流行会在6月下旬回到低值。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药店里都能买到感冒药和其他各类防疫药品,并不需要我们再去抢药囤药了。

 

真出现长时段的高烧不退或者其他新冠症状,大家应该立刻马上去医院看病,而不是躺平在家,自己给自己喂感冒药。

 

如果新冠病人本身还患有基础疾病,那更要遵循医嘱,控制特效药的用药剂量。

  

最后一点,不要随地吐痰

 

多为别人的健康着想,也是在变相地保护自己啊。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