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老人的四次承诺让苏北琴书走进千家万户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张银霞为群众表演苏北琴书

  一手敲着琴,一手打着快板,七十七岁的张银霞站在舞台上唱着铿锵的曲调,浑身散发出无限的活力。为了苏北琴书的传承和发展,她对父亲、丈夫、听众和青少年作出承诺,让苏北琴书走进千家万户,在苏北大地上回响。作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北琴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银霞经历的是苏北琴书乃至中国曲艺半个多世纪的巨大变迁。

  对父亲:把苏北琴书唱好传承好

  张银霞1948年出生于原宿迁县支口公社岔口村,父亲是当地声名远扬的琴书艺术家,家中时常萦绕着悠扬的琴书声。在她13岁那年,父亲重病卧床,看着父亲期许的目光,她许下承诺:等将来有能力,一定会把苏北琴书唱好传承好。

  不久,张银霞迎来了人生首场演出,赢得满堂喝彩。为了给父亲治病,哪里有集镇逢集,她就出现在哪里唱琴书,名气也越来越响,“听‘张二姐’唱书去”成为当地群众的口头禅。

  对丈夫:让曲艺绽放更灿烂的光彩

  2017年,张银霞与同样从事民间曲艺的丈夫刘汉飞一同投身到宿城区申报“中国曲艺之乡”工作中。然而,同年10月,丈夫却病倒了,张银霞许诺:一定会完成夫妻俩的共同心愿,让曲艺绽放更灿烂的光彩。

  2018年12月,宿城区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成为宿迁市首家、苏北第二家获此殊荣的县区,张银霞和丈夫感到由衷欣慰。

  张银霞还把黄梅戏、吕剧、淮海戏、京剧等曲种精华吸收到琴书里,并进行了大胆创新。

  对观众:让热爱琴书者不虚此行

  “只要还能唱,我就要站在舞台上,让热爱琴书的听众不虚此行。”这是张银霞给热爱琴书的听众作出的承诺。

  张银霞坚守对苏北琴书的传承使命,从“周末书场”的长期坚守到“送戏下乡”的风雨兼程,从“琴鼓村村行”到“钟吾梨园”,每年200余场的公益演出,十余年来从未缺席,惠及观众30多万人次。

  她先后获得了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江苏曲艺芦花奖、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等荣誉。2009年,苏北琴书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张银霞也被评为苏北琴书的非遗传承人。

  对青少年: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2017年,在张银霞的不懈努力下,苏北琴书走进宿迁中小学课堂。面对喜爱艺术的青少年,她动情地说:“只要你们想学、愿意学,我定会毫无保留,把我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今年是张银霞投身公益课堂的第8个年头,在她的悉心培养下,300余名学员登上舞台,他们表演的苏北琴书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少儿曲艺展演中屡获“优秀节目”荣誉,成为苏北琴书传承的新生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高峰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