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巧巧回应说不适合演农村人,演技局限被曲解!

近日,演员金巧巧就早年“不适合演农村人”的争议言论做出回应,直言是营销号断章取义,自己原意是坦陈演技局限,绝非自诩公主或对农村角色有偏见。这一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在一段发布的视频中,金巧巧语气诚恳地解释道:“我从来没说过我是公主,我的原意是说我的演技很窄,形象存在局限性,有些角色我能轻松驾驭,有些演起来却很费劲,效果也不好。我从没有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公主。是营销号的误导,才让大家以为我自认为洋气,不适合演农村人,实际上我只是在说自己演技不够全面。”她还无奈地表示,谁都不傻,不会主动说出那种会招骂的话,显然是被恶意解读了。

时间回溯到2018年,金巧巧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为何演艺事业未能大红大紫,她坦言:“我的气质比较洋气,演公主得心应手,但演农村人就着实费劲。”这一言论瞬间引发轩然大波,不少网友指责她“忘本”“歧视农村角色”,“高傲公主”的标签也自此贴在了她身上。

事实上,回顾金巧巧的演艺生涯,她确实因一系列公主角色深入人心。1998年,在古装神话剧《西游记续集》中,她饰演的孔雀公主惊艳众人,凭借灵动的眼神、优美的舞姿和端庄大气的仪态,将孔雀公主的高贵典雅演绎得淋漓尽致,也因此声名鹊起,奠定了“公主专业户”的地位。

此后,在《春光灿烂猪八戒》里她饰演二公主,《薛仁贵传奇》中又塑造了昭阳公主等形象,无一不延续了高贵华丽的风格。长期以来,这些经典的公主形象不仅让观众对她的戏路形成了固有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角色选择范围。在业内,“帝王专业户”“反派专业户”等现象并不罕见,演员因某类角色的成功塑造,往往会被市场和观众习惯性地与该类型角色绑定,金巧巧的“公主专业户”标签同样既是她的优势,也是束缚。

金巧巧出生于1975年4月21日,自幼便展现出对艺术的热爱与天赋。四岁时,她踏上舞蹈学习之路,八岁进入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舞蹈学校钻研芭蕾。多年专业且严苛的艺术训练,不仅雕琢出她优雅的气质与挺拔的身姿,更在日积月累中,让她对美形成了独特的认知。这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感”,贯穿了她之后的演艺生涯,成为她演艺风格的重要底色。1994年,金巧巧凭借电影《罪恶》正式踏入演艺圈,此后在演艺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塑造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尽管“公主”形象最为大众熟知,但她也曾尝试多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努力拓宽自己的戏路。

此次金巧巧勇敢站出来回应争议,不少网友表示理解,认为演员对自身戏路有清晰认知并非坏事,不应被过度解读。也有网友指出,娱乐圈中营销号为博眼球歪曲艺人言论的现象屡见不鲜,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不要被片面信息误导。至于金巧巧未来是否会尝试突破固有形象,挑战更多元化的角色,尤其是曾经被认为“不适合”的农村角色,大众也满怀期待。毕竟,对于演员而言,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未知,才是演艺事业持续焕发生机的秘诀 。


(娱乐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