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舟有个亲戚,有个非常错误的认知,可由于他是长辈,所以我从来也没有当面说过。
在他的认知当中,感觉不管是谁,只要年龄到了,就一定能够成功,至少过得不会太差。
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思维,所以对孩子非常的放纵,小孩毕业几年了,也没有好好上过班,做父母的也不管不问。
如果你去劝他管一下孩子,他马上就会反驳你,说小王到了30岁,不就开窍了,然后一年赚30万。小张以前也是整天混日子,35岁的时候,不也买车买房了吗?
1、不要挑战概率
李舟一直认为,这个世上有很多的假象,而大多数人也从来没有去思考过,这些假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比如拿创业年龄来说,很多人喜欢用马云、任正非来安慰自己,说他们也是30多甚至40多岁才开始创业,最后也做成了很伟大的企业。
如果你也有这种思维,那肯定会把自己坑得很惨。
因为只看到了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前提条件。
不管是马云还是任正非,他们在做成伟大的企业之前,不说非常地牛逼吧,但起码在行业内也是有一定分量的。
可能有人会说了,马云做阿里之前,好像也没有很牛逼呀?
甚至从早期的视频可以看到,那时的他,可以称得上穷困潦倒了。
如果是一个自己会思考的人,稍微去翻一下马云之前的经历就能够发现,他当老师的时候不但非常的优秀,而且还创业做过翻译社。
再说了,马云随便上台吆喝几句,就有10多个人跟他一块儿干事业,就这一点,相信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吧。
所以啊,特别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千万不要用一些非常极端的个例,来麻痹自己,从而想着去挑战概率,那肯定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2、穷人的财富
越是穷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有足够多的时间。
可惜没有几个人,真正把时间当回事儿,所以他们会把这种宝贵的财富,浪费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
比如买一件50块钱的衣服,要在各个平台之间对比两小时,但却在自己的人生大方向上,从来没有投入过两分钟去深度思考。
真正能够由穷到富,最后翻身的人,一定明白那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必须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去做那些最有价值的事情。
只有把自己的精力,从琐碎的事情上抽出来以后,才能有大把时间去搞钱。
毕竟没有谁一开始就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做什么领域能够赚到大钱,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去试错。
你想啊,如果在30岁之前,自己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把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上,即使在30岁后突然醒悟了,然后想要去试错,那从时间上来说,也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每次试错,不是说今天做了某个决定,明天就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少则半年,多则三五年,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不想打工了,然后想去开个火锅店,就算生意不好,但起码也得坚持一年或者两年,才会不甘心地关门吧。
如果每次尝试,都需要耗费两年的时间,加上自己失败后,需要调整心态,还得寻找下个项目,那前前后后加起来,就算给你10年时间,可能也尝试不了几次啊。
但如果你从20岁开始,就已经有了这种认知,然后开始进行尝试,那试错的次数肯定会更多,从概率上来讲,必然也会更容易找到,最适合自己赚钱的领域。
3、控制住成本
不过话说回来,李舟虽然建议大家多去试错,但却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尝试的成本一定要足够低。
就像前面说的,从20岁就开始试错,很多人马上就会进行反驳,说那时候还在学校读书,这不是扯淡吗?
其实啊,那些在30岁之前,就有一定成就的人,往往就是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在做这些准备了。
比如大家熟悉的刘强东或者是雷军,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赚了不少钱,做成过很多的项目。
李舟认识一个做电商的朋友,现在30岁还不到,公司已经有200多个员工,他就是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电商,而且开始操作各种项目。
当然,不是每次尝试,都非要去开一个饭店,要投入个几万,几十万的,毕竟大多数人的家底,都经不起这样去折腾。
可在互联网时代,是有很多小成本尝试方式的。
比如在某个熟悉的领域,或者有了自己的产品后,持续去写文章或者拍视频来宣传。
即使没有成功,最多也是浪费一些时间,只要不伤筋动骨,继续尝试下一个项目就行了。
可万一要是做成了,却能够实现十倍百倍的回报啊。
李舟给很多朋友说过,不管想卖什么产品,最好先通过互联网去试一下。
如果在网上,你都不能找到客户,并且进行转化,那即使到了线下,也是没有多少成功的概率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