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倾听

 

■ 本文为[我们HR]第 957 篇原创。

■ 作者王公子, [我们 HR]知识星球星友 。 

不知道你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是否会存在以下问题:

跟别人沟通,不懂得怎么跟别人长时间地聊下去;

别人跟你聊天,你总是没有话可说,因此总是对方在说;

跟陌生人沟通,总是说了上一句就不知道下一句要说什么。

面对以上问题,很多人可能会说,需要学习很多口才技巧,来帮助自己提升讲话的能力。但大部分的人,沟通出问题,可能不是说话技巧的问题,而是沟通循环出了问题。口才再好的人,沟通循环出了问题,沟通水平会大打折扣。

 

什么是沟通循环呢?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包含 三个行为 ,分别是 表达、提问和倾听 。沟通分为 两种 :一种是一对一的沟通,另一种是一对多的沟通。一对一的沟通,很多时候都在私下进行,如两个人私底下的聊天,跟同事沟通,向领导汇报工作等;一对多的沟通,在我们的职场中也经常遇到,如一对多的面试,培训,演讲等。一对多的沟通,可能更多的是你自己在表达,像培训和演讲,你只需要将你的话表达出来就可以。但是一对一的沟通,还会涉及对方给你的反馈,所以你的倾听能力、回应能力,是一对一沟通的重中之重。这就涉及沟通循环。沟通循环,是每一次沟通中,你和对方进行沟通的时候必须要进行的沟通步骤,所有的步骤就形成了一次沟通循环。一次沟通循环的完成,意味着一次沟通目标的达成。

沟通循环包含四个步骤。

步骤一:尊重倾听,就是倾听对方所说的话,并理解对方所说的话的真实意思。

步骤二:积极反馈,就是听懂了对方讲的话的意思后,要给对方积极的反馈。

步骤三:学会提问,除了积极反馈之外,还要学会向对方提出问题,这样才可以继续聊下去。

步骤四:确认理解,向对方提出问题后,要确保对方理解了自己说的话,保证你们的沟通不会偏离方向。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让你们的沟通不断循环下去,那你们想聊多久就能聊多久了。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有效倾听。

 

倾听是教练赋能中非常重要的对话技巧,是激发对方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情感的关键。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别人不耐心倾听,或者没有听明白自己想讲的话,如此几次之后,自己有意见和想法也就不说了。因此,在沟通中,倾听能力很重要。每个人的经历、认知、意图不一样,每个人对同一句话的理解也不一样。在跟别人沟通的过程中,很多人会根据自我的经验去判断对方的话的意图,或者只听对方的语气、说话的内容,就去判断对方说话的意思,其实这会让你曲解对方的意思。当你曲解了对方的意思的时候,就很难做到和对方达成一致,最终你们的沟通也就失败了。

提升倾听能力,最重要的工具就是 3F 倾听

 

什么是3F倾听

“3F 倾听”是一种具有同理心的倾听,不仅要听明白别人讲的话,还要听明白他讲话背后的情绪和意图。第一个F是 Fact ,就是事实,就是倾听对方的语言所描述的事实;第二个F是 Feel ,就是情绪和观点,就是要去感受对方语言背后的情绪和观点;第三个F是 Focus ,就是关注点,也就是对方的意图需要,就是要在沟通的过程中听到对方语言背后的真实意图和需要。这就是倾听的三个层次——事实、情绪和观点、意图和需要。

(1)倾听事实(Fact)

很多人在听了对方的话之后,会根据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对对方的话进行判断,曲解了对方的真实表达。因此,在倾听时,你要保持客观,倾听对方讲话的事实,在主观上不要加入你的判断。那该如何区分事实和判断呢?举个例子。

我的领导昨天批评了我。(事实)

我的领导昨天无缘无故地批评了我。(判断)

我的领导批评了我”这是发生的事实,但是“无缘无故”就是加入了你自己的判断。

在两个人沟通的过程中,当你听到对方的话时,先不要加入自己的判断,而要尽量倾听对方讲的事实,这样你的倾听才是客观的。

(2)倾听感受(Feel)

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精准掌握对方的感受是什么,否则你们之间的沟通就是鸡同鸭讲。比如,你作为上司,下属犯了错。此时下属的感受是内疚、害怕、自责,如果你无法感受到他的感受,反而把他叫进办公室来批评一顿,他的内心一定会很委屈,那你们之间的沟通可能会出现问题。

(3)倾听意图(Focus)

熊浩在《沟通30讲》里举了一个例子。

他日常生活中会在商业世界和法院调解人际纠纷。如果当事人比较“资深”,刚刚见到他,有时会觉得熊浩长得比较年轻,会有一些怀疑他:哎,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今天肯定搞不定了。

如果你听到这样的抱怨,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想到怼回去,抱歉,意味着你对聆听还存在着牢固的误区,因为你把这种怀疑,看成对自己专业性的质疑,甚至会触碰到自尊。由此,双方可能发生口角,你会直接说:你怎么知道我不专业,你怎么知道我搞不定?你了解我的专业背景吗?你了解我的职业履历吗?你了解我处理类似案件之前是多么成功吗?很遗憾,这个沟通的方向,是错误的。

通过聆听,不是去发觉和回应对方的言辞,不是敏感于对方的态度,而是去触碰对方的需要。

当对方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时,他们表达的需要是什么呢?其实是:我需要今天帮我处理纠纷的这个人有足够多的经验,他是靠谱的,他是专业的,他是有职业素养的。

当你听到这样的需要,你还会在语词上去跟对方争执呢?不会,你可能会把自己的履历做个简单介绍。熊老师说他的回应是:

各位好,可不可以允许我先花几分钟的时间,做一个比较完整的自我介绍,我把我相关的履历、经验先跟大家做一些汇报,然后我们再开始好吗?

你看,这实际上就是在沟通中,听到对方的需求并回应。

练习1:下面故事中,师傅是如何运用3F倾听大徒弟的汇报的。

从前,一位师父带着两个徒弟。有一天,小徒弟在厨房洗碗,一不小心把刚刚洗好的碗给打破了一个。这时,大徒弟碰巧看到了。大徒弟非常生气,于是急忙跑到师父那里打小报告,说:“师父,师弟刚刚在厨房又打破了一个碗,他总是粗心大意。”师父听完,双眼微闭,回答说:“我知道了,你是希望他做事要认真,要珍惜得来不易的炊具。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大徒弟听完师父的一番话,深感惭愧,顿时醒悟。

师傅听到的事实是大徒弟反映小徒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这是第一层倾听。第二层是倾听大徒弟的情绪和观点。大徒弟的情绪是什么?他很生气。他的观点是什么?是小徒弟总是粗心大意。第三层是倾听他的意图,他希望师父批评小徒弟。

第一层,倾听事实。

师傅倾听了大徒弟汇报的事实是,小徒弟在厨房打破一个碗。

第二层,倾听情绪和观点。

师父感受到大徒弟很生气,认为小徒弟很粗心。大徒弟的情绪来自他的评判,这在沟通当中非常考验倾听的一个关键点,师父如果不加辨别地接受了大徒弟的观点,也认为小徒弟很粗心,那么今后他会怎样对待小徒弟呢?也许他会更加严厉,经常训斥他,甚至是不信任他。但师傅没有从打破碗这个事实得出小徒弟很粗心这样一个评判。师傅的另外一个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否定大徒弟的情绪和感受,而是接纳他的情绪,理解他的善意。但如果师父否定大徒弟的情绪和感受,就会让他感到不被包容,从而产生对立的情绪。

第三层,倾听意图和需要。

师傅要想,大徒弟告状的意图和需要是什么呢?也许是让师父知道,小徒弟做错了一件事情,要受到惩罚,或者是小徒弟做事不认真、不可靠,他希望师傅更加相信自己、重用自己,等等。智慧的师傅是如何应对的呢?他说:“我知道了,你是希望他做事要认真,要珍惜得来不易的炊具。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师父用自己的善意来理解大徒弟的意图,引导大徒弟正确看待这件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要允许别人犯错,这才是师父的真正意图,从而启迪了大徒弟的包容之心。包容自己、包容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练习2:如下场景中老板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一次部门会议上,议题是如何完成下一个阶段的目标,老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然后满怀期待地问在座的同事:“你们觉得怎么样?这个点子不错吧?”没想到大家都觉得这个idea太疯狂,不靠谱。

老板的表情从期待变得平静,然后说,“那就按照你们说的办法吧”。

事实: 老板说,按你们的想法办。

情绪: 老板平静背后掩盖着负面情绪,言外之意可能是我可没同意。

意图: 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认可。

如何回应: 这个点子真的是很有创意,我们要不要再来看看怎么才能落地呢?

这句话有可能会打开一个新的可能性,有可能在讨论的过程中,老板自己就意识到这个点子不靠谱了, 从事实、情感、意图这三个层次去倾听,可以更好的听到对方想说,但是并没有说出来的东西,让你从更深的层次和对方产生共鸣,对方觉得你懂他才有意愿跟你讲更多。

 

如何做到3F倾听

第一,积极聆听。 你在任何一本关于沟通的书,如果打开谈到“听”的部分,恐怕“积极聆听”都是被反复强调的高频词汇。本质上,积极聆听的意思是 保持和言说者的应和,与对方同幅振动 。这种同幅振动,既是身体的、内容的,也是情感的,所以学者会告诉你,在聆听的过程中保持眼神的交替,保持身体的前倾,不要乱切换话题,保持对对方的尊重和话题的投入,始终对整个言说过程投入兴趣。

而什么是不积极聆听呢?你稍一思量就会知道,比方说对方讲话的时候,你玩手机,你心不在焉,你走神或者你强行切换话题,把话题带往了你比较想讨论的方向,而不是和对方呼应。就像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因为事情太多所以习惯于一边工作,一边听着讲话,或者一边听着一边想着自己一会说什么,这些其实都不是真的在听,只有真的在听才能听得到。专注可以帮助我们听到更深的层次,那这个时候呢我们就要尽量的排除外在和内在的干扰,比如找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把手机调成静音放到一边,心里不要想着其他的事情。如果你实在无法保持专注,我建议你先暂停对话,不妨告诉对方我现在再忙一些别的事情,晚一点找你可以。

《成就》一书讲述了坎贝尔教练的倾听理念:“练习自由的倾听,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要分心,也不要提前考虑接下来要说的话,然后问一些问题来了解真正的问题所在。”

为什么如此强调积极聆听?因为在积极聆听的状态中,你看上去被动接收信息,其实你正在 主动建构一个更为健康的对话氛围。

一方面, 你听得越多,意味着对方说得也就越多,你对信息的理解和占有也就越饱满,你对情况的掌握就越通透。

另一方面, 聆听是一种给予对方能量的状况,对方言说,你聆听,对方会觉得你尊重他,在意他,体贴他,他说话的心态,也会变好,你们之间的沟通氛围,也会改善。

第二,寻找关键信息。 人天生就是喜欢讲话而不喜欢听的,如果对方讲了很多却讲的没有重点的话,你就很容易失去耐心。这个时候呢你就要通过倾听对方的 关键信息 ,帮你判断对方关注的是什么比如, 反复出现的词汇 ,如果对方反复的提到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个人,你就要注意这件事情,或者这个人对他来说可能非常重要。

跟情绪相关的词汇 如果对方能够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比如对方说到担心、失望、困惑、纠结、兴奋,你就可以抓住这个情绪担心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感到失望呢?挖掘这个情绪背后的期待跟期待相关的词,比如我特别想、我特别希望,那想和希望后面的内容可能就隐藏的是对方的期待。 跟价值观相关的词汇, 比如公平、和谐、政治自由等等,价值观是一个人隐形的推手和驱动力,这个隐形动力一旦浮出水面,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对方的思维方式,比如他有什么样的信念,他给自己讲了什么样的故事,这些都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的处境,成为推动对话的有力武器。

我之前有一次咨询,来访者是因为跟同事有争执,老板不想介入。对话中多次提到“不公平”。然后我回应道,我一直在听你说公平,听起来公平对你来说很重要,这个回应让他很惊讶,他说他自己都居然没有发现,他一直在跟那个同事暗自的比较,所以会觉得不公平,他潜意识就带着很多敌人的情绪跟那个同事去合作合作过程当然也不会顺利。在认清了职场当中其实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后,他一下子就释然了。

第三, 调动其他的感官。 你知道繁体的听字怎么写吗?左边一个耳朵,耳朵下面是一个王,右边是一个石,有个横着的木,然后是一个一,后面是个心,看字面的意思解释呢就是实木一新,以耳为王。 这说明 倾听不只要使用耳朵,还要用眼睛、用心。

用眼睛看 一方面你需要跟对方有一些眼神的接触,向对方表达你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你要 观察对方的表情和肢体语言 ,他说什么的时候特别的兴奋,他说什么的时候眉头是紧锁的,如果他的身体前倾,姿态放松,说明他感到安全愿意表达,如果他双手抱在胸前成一个防御的姿态,说明他还没有完全的放开。

用心感受 是要通过理解对方独特的经历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听到对方内心的声音,如果对方并没有发生和关于情趣的词汇,而你感受到了他的强烈的情绪,那么就可以跟对方产生共情非常有效的拉近一定的距离,最后也是最难的部分, 管好自己的嘴巴 ,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难,尤其是当你不赞同别人的说法,或者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你容易武断的反击回去,或者等别人还没有说完就着急的讲话,在倾听的时候内心一定有各种声音出现,比如评判指责,你需要觉察到自己内心的这些声音,努力开启内心的两种模式,一个是中立,一个是好奇。

作为教练,不带评判的倾听是我们的基本功,但是我们长这么大,没有自己对事情的评判,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尊重不代表你一定要同意对方的观点,而是像进入到别人家里面要脱掉自己的鞋子一样,先把自己的观点和评判放在门口,然后带着好奇传向,对方的拖鞋走进对方的家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子的?当你走的时候你还可以再把你的鞋子穿上,这对你来说丝毫没有半点损失,但是却可以帮助我们打开通道,推进倾听的层次。

总之,沟通过程中,事实上你听到的信息越多,你才能抓住对方想要什么,你对谈话的掌控感才更强。做到真正的倾听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你 时刻需要抑制住自己说话的冲动,你时刻需要放下自己,才能把对方说的什么听进你的心里去。 练习的越多,倾听就会越自然,越容易听到对方的言外之意,要真正的实现倾听,除了学会倾听的技巧之外,还需要富有好奇心、同情心和勇气。


(职场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1月07日 10:20[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