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鸡汤文学盛行的时代,那些文字通常会告诉你,挺住,坚持一下,阳光总在风雨后。
至于怎么坚持,怎么挺住,你不知道,于是你按照这个理念做了,最终头破血流。
这就是坚持的弊端。
01
习惯坚持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靠坚持解决的。
你去健身房健身,做十个卧推,咬咬牙就能解决,也就是你所认为的坚持,但健身需要长期做,不可能每次都靠着咬咬牙就过去。
你想养成阅读的习惯,看第一本书的时候头昏脑胀,恨不得直接丢到一边玩手机,但你知道这样不对,于是又选择了咬牙坚持。
可是有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你总是在坚持的路上?”
既然是坚持,必然意味着“你不喜欢做这件事”,而“不喜欢”就会带来痛苦,这种痛苦又会直接影响你的生活质量和你的幸福度。
如果你天天坚持,那我想问的是:
“你的精神世界,还有多久会崩塌?”
这就好像有人上了高中,每天都全力以赴的学习,晚上12点睡,早上5点起,不想高考失利,始终保持“箭在弦上”的状态。
可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讲究的是战略和技巧,讲究的是分配你的精力和体力,上来就全力以赴,上来就要坚持,我想你只赢了前半程。
还有一件更可怕的事:人天生有畏难情绪。
一件事的难度,只要超出自身的能力,那么你天然的想要逃避,不过这些问题一日不解决,你的日子就一日不会消停。
而且但凡是你需要坚持的事情,必然难度不小。
你试想,终日活在这种重压之下,你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吗?
02
拥抱思考
从我这些年辅导学员的经验来看,喜欢讲坚持的人有这样几个特征:
1)做事有目标,有方向;
2)勤劳肯干,靠谱踏实;
3)不具备深度思考能力。
前两个是优点,而最后一个是缺点,也是阻碍这个人进步的最大障碍。
我为什么建议你远离这样的人?
因为这种天天讲“坚持”和“努力”的人,一般在口头上已经过完瘾了,等到实际行动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积极。
习惯了讲坚持,某种程度上就满足了心理安慰,就好像你说坚持看书,每天讲几次,到时候需要你付出实际行动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努力了。
这样的人虽然踏实肯干,但思维的弊端也非常明显。
特别是工作的时候,一定是圈里最勤劳的人,只要有助于成长,肯定什么都干,但就像一个人只知道奔跑,却不知道奔跑的方向,最后也是徒劳。
思考的魅力在于,他能将你的劣势变成优势,你的优势变成更大的优势。
比如健身的时候,要巧用坚持。
先全局思考一下,你为什么健身,健身的意义所在,然后全网看那些身材好的博主,跟着他一起享受健身。
接着,你要确定,重点练身体哪个部位,想达到什么目标,需要多少天,然后确定一个训练量,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
什么时候要用到“坚持”?就是在你快做不到的时候。
比如你规定做100个俯卧撑,而你快到98个时候做不下去了,这时候就需要注入“坚持”的力量,直到这100个俯卧撑全部做完。
所以从今以后,请把“坚持”当做你突破极限的工具。
03
加入更“聪明”的环境
过去成功学特别火,特别是2000年到2010年之间。
但现在一提到成功学,大家就嗤之以鼻,为什么?因为成功学中,理论占了大多数,而方法几乎没有,他们认为的成功,就是要坚持。
按照成功学理论,一个人要跑完20公里靠的是什么?
意念。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几乎从未跑过马拉松的人,别说20公里,就连1000米可能都费劲,仅仅靠一个“意念”就能跑完吗?
你别笑,那些天天喜欢讲坚持的人,就是这个心理。
我见过一些教别人做短视频的,有一个秘诀就是“你要坚持发,不发就不会火”,这个观点也很“新颖”。
关键在于,是谁说的只要坚持发,就一定会火的?那些坚持发了几百上千条作品,然后一点都不火的人大有人在。
做短视频,难道核心不是研究“选题”、“表现力”和“运营逻辑”等要素吗?什么时候坚持也成了一个核心?
而且经常有人问我,海哥,你是怎么坚持自律的?
我一听到都懵了,坚持和自律,就像生和死一样,是完全相反的概念,自律不需要坚持,自律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就像你按时吃饭是一种习惯一样,一旦养成好习惯,不做就会难受,哪里还需要坚持。
我每天都长时间工作,到了晚上八九点也是如此,换做不喜欢这个工作或者不习惯长时间工作的人,肯定要靠坚持。
而我,只是习惯了。
所以,你需要研究的,不是怎么靠坚持成功,而是怎么靠养成优质的习惯,一日又一日的重复这些好习惯,从而获得自身的蜕变。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理由,请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如何寻找方法上,而不是费尽心思埋怨自己“为什么当初不坚持”。
坚持无错,依赖坚持有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