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点线面体」思维

之前因为从事互联网行业工作,自学过梁宁老师的产品课,现在想想很多东西我都已经忘了,理论知识需要运用到具体工作场景、具体的平台、具体的职务中去,如果一直不用或者从未用过,就会遗忘。这和学英语是一样的,检验英语学的好不好的唯一标准就是你是否可以转化成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不过,有一个“点线面体”的理论我却一直记忆犹新,这也是她的产品课给我留下最深印象且我认为是所有职场人必备的一个思维模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

01  ?

什么是「点线面体」

“点”代表个人,你是否勤奋,是否优秀,是否上进。

“线”代表公司和单位,你的单位平台的能力如何?是否团结互助能为你赋能,是否具有吸引力?

“面”代表产业行业,你的行业是否具有潜力、有较强增长点 ; 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鼎盛期还是衰落期?

“体”则代表地域大经济环境,这个地方乃至国家未来有多大的发展前景?人口结构如何?是在上浮还是在下沉?

如果一个人勤奋努力又上进,但没有选择一个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这个行业所在的地域经济环境没有一个健康、稳定、有活力的发展基础,哪怕他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各方面也很难有大的提升。

你要做成一件事,本质上不在于你有多强,而是要顺势而为,千万仞之巅推动千钧之石。你在做选择的时候,要看到切入点在怎样的线上,这条线在什么样的面上,以及这个面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

02 ✨

什么是「穷人勤奋的一生」

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

更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你每天都在想着未来,但其实这个面在下沉。

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收到点状努力的计时收益,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线性周期的成果回报,这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

03 ⌨️

如何培养「点线面体」思维

小时候教科书教导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传统思维观念里面,一个人若想要成大事,仿佛必须要经受种种磨难,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才能成功。但现实却是大多数人将自己大把时间,奉献给了某些毫无前景的岗位,最终碌碌无为的过一生。

如果一个人的成功30%归于外部因素,70%为自身原因, 为什么同样起点的人到后半场差距越来越大?

曾国藩曾有名言“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意为学问都是悟出来的,偶尔用用功,只是当成玩罢了。梁启超选用这句话作为“家书篇”第一则。曾国藩和梁启超一个是旧时代的封印,一个是新时代的拓荒,两者将成功的关键归于“悟”。

“悟”在百度百科的词条中,指的是理解,明白,觉醒。

“悟”可以理解为“点线面体”的抽象概括,“点线面体”更为直白可以理解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键在于方向、见识和毅力,即建立方向性大局思维,持续开阔的视野,找到专攻的着力点。

换个角度思考,假如你目标是获得理想职业,何不尝试从“面和体”的势能入手分析?你可以留意投资人青睐哪些行业(当然你留意的行业也要是你感兴趣的)?你周边成功人士从事的是什么行业(有没有心仪的模范代表)?政策导向倾斜行业是什么(可以每天半小时看新闻联播)?附着在“体”上面的哪些企业,能够引领和适应时代变化?先找到理想的“面和体”,再寻求自身能力与理想职业的差距,想办法缩短“线”的周期,专注于“线”上每一个“点”的努力。

04 ?

我的一些思考

想起我曾经有一阵关注过唐韧老师的公众号,因为他的号就是和产品方向有关,其实很多产品内容我现在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哈哈哈?可能就不是自己的真爱吧,早早退出也是好事),不过他画过的一张图我还有印象,我认为这个图就是「点线面体」的具体呈现。不是因为单单在写一篇公号文章,而是把“写公号”纳入到一个系统中去,附着在一个面上,最终成体。

当然,他的这一套体系适合只工作不上班的自由职业者和自媒体人去模仿,并无法给所有的职场人借鉴。我还看过 邸飞老师做的图,我觉得特别适合我公众号的受众(职场年轻人)们去思考,也是一个「点线面体」的整体框架的模型,可以为大家带去帮助。

用人单位的画像 真的很重要, 下面这是一张整体框架的图,包含基本门槛、任职条件、职业条件、职业状态、职业价值。

敲黑板啦!3步走~

勾 勒: 简单勾勒主要是分析单位基本情况和入职门槛,信息来源相对简单,需要做的就是整理和分析。 通过调研用人单位基本状况、历年招聘情况,来确定自己是不是用人单位的目标群体。

临 摹: 弄清楚用人单位对你的要求,看一看你对单位的期待。

精 修: 就是要了解这个单位、这个 岗位最真实的职业状态,以及这个职业未来能够给你带来的职业价值。


(职场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0月26日 04:34[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