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他姜茶 | 最近一系列的咨询与拜访得出的感触

最近有好几个产品朋友找我咨询,然后也外出拜访/调研了好几个朋友或者公司,有一些心得感触迫不及待地与大家分享,于是就迅速加更了这一期的维他姜茶,希望你会喜欢。

1. 我个人认为产品经理的“生命周期”比研发的“生命周期”要短一些, 所以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发力要趁早,早期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去沉淀自己 。市面上目前最多的应该就是1-5年的产品经理,一抓一大把,导致这个阶段的产品非常的卷,招聘要求也会相对提高很多;而对于10年左右的产品经理也会有一个很尴尬的点,就是市场很难去接受一个10年的产品经理日常的工作还是一些基础的执行工作,哪怕产品经理的很多工作就是要做执行。大家会认为你是10年+的产品,那么应该去做管理,去做规划,去做宏观的决策,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缺口去容纳这些10年+的产品。反过来看技术岗位(例如Java),一个10年+的Java的日常工作就是完成一些基础的业务开发要求,大家并不会有什么异样感。所以,每个阶段的产品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并不是说越过了3年或者5年的门槛就高枕无忧了,持续性积累和沉淀,确保自己始终没有掉队,是最好、最稳妥、也是最简单的做法。

2. “浮躁,急于求成,不愿意练笨功夫”是我们学习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短视频,短平快的文章,短平快的技能教学,效果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 坦白地讲,学习就已经很反人性了,对于职场人来说,还要长时间、高密度的学习更加反人性 。但是我却认为这个是对的,是需要坚持去做的。因为顺人性的事情太多了,也太容易了,这样拉不开差距,最后还是要在关键节骨眼上见真章,所以长痛不如短痛,早点试着接受它,对未来的学习之路大有裨益。

3. 有好几个朋友跟我说过类似的话:“不是说供应链产品的岗位缺口比较大吗,为什么我在招聘软件上看就只有几个岗位呢?”后来经过我的一番深入询问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是在招聘平台上输入“供应链产品”或者“供应链”几个关键词,然后发现搜出来的岗位缺口很少。知道真相的我真是哭笑不得,显然大家对供应链的整体认知还是比较模糊的,所以才会闹了上面的乌龙。如果大家想要找供应链方向的产品机会,那么不要只盯着“供应链”这个词,可以考虑用以下关键词试试:

  1. 订单、履约、OMS、ERP

  2. 电商、电商平台

  3. 采购、采购系统、供应商

  4. 物流、快递、配送、TMS、LMS

  5. 仓储、仓库、生产、制造、WMS

  6. 进销存、库存、财务、计费、生产

  7. 售后、退货

4. 最近一周接了好几个咨询的单,大多数咨询的内容还是以求职和个人成长的居多,也反映了当前很多产品经理们的困扰是在: 个人成长 。感觉不好找工作,或者没有约面、面试不通过等,其实也可以算作是一种个人成长的问题。回顾我过往的几年成长经历,痛苦迷茫的时刻也非常之多,当时还没什么渠道,也没什么意识去找前辈沟通和咨询,所以只能自己硬抗,也就导致了一路踩坑也挺多。

我个人认为咨询其实更重要的意义是帮助对方去发现,发现一些已经存在,但是却隐性的、没被注意的内容 。例如我和一些咨询者交流之后,他们常会说“原来是这样,我怎么就没发现呢”,或者是说“这个问题我发现了,但是我以为不重要,就没管他……”

咨询不是灵丹妙药,甚至可能都不是那种直接能落地出效果的东西,但是咨询行业却一直能发展至今这么多年,其中的缘由确实是要自己亲身经历之后才会更加透彻。如果你处于一种迷茫的阶段,感觉有想法,有思路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前进,那么我认为这种状态下是可以试着去咨询的;如果你是没想法,没思路,也没什么斗志和改变的意愿,那么我就不建议这个时候去咨询了;

简单总结就是: 当你看不清路,想从高处去打开一盏灯帮助你前行的时候,向前辈咨询或者和前辈沟通交流可能就是那盏高处的灯。

5. 说到咨询,就让我想到了最近连续三次找我咨询(更准确的表达是:心理按摩)的一个阿里菜鸟的产品朋友,985硕士毕业,校招进入了阿里菜鸟,负责仓储这一块的业务。

三次咨询虽然问题和困惑点不一样,但是背后都能透露出相同的一个关键词: 学生思维

在职场混,应该切换的是“职场思维”,而“学生思维”会因为不适配而带来诸多的困扰,尤其是刚毕业工作不久的新人,处于“学生思维”过渡到“职场思维”的阶段,受到的冲击非常大,表现出的不适感特别明显。

知乎上这个话题非常高的热度

什么是“学生思维”?知乎上有很多回答,可能准确,也可能不太准确,感兴趣的自己去查就可以了,这里我主要讲一下咨询的这位朋友遇到的一些问题。

  1. 过度精神内耗,会议有疑问不敢提,怕被别人吐槽自己太菜;

  2. 过度的焦点思维,总感觉很多人盯着自己,自己要多努力,多产出价值,一旦没有过于出色的表现就会陷入一些自我怀疑或者丧失源动力;

  3. 过于敏感,级领导已读不回,态度冷淡,就觉得领导对自己不重视,心里就不开心,但是其实老板对谁都冷淡;不敢轻易表现自己,怕犯错,怕做了事没人看到,怕做了没价值的事情;

  4. 过于讨好他人,想在职场交朋友,所以不敢轻易拒绝或者得罪他人,拎不清哪些对自己重要,哪些对自己不重要;

  5. ……

在我刚踏入职场的时候,也或多或少受到了这方面的很多困扰,当时感觉“职场思维”的一些表现或者要求,让人感觉特别不近人情,心里很是抗拒。但是过了这么多年之后,我发现我现在几乎完全能理解这些东西了,甚至有一些更离谱和更不近人情的东西没讲出来。

因为,职场最不需要的就是人情,人情的作用微乎其微。上班是出卖自己的时间为公司创造利益从而获得回报,而不是交朋友,搞人际关系。要想清楚,你是来干什么的。

6. 这几天去拜访了一些公司和朋友,和大家交流了一圈下来之后发现: 想的多而做的少,是大多数人焦虑的最大的原因

那些泰然自若,怡然自得的朋友,身上的共性就是“不焦虑”,或者“看起来不那么焦虑”。深入聊下来之后发现,要么就是没想那么多,要么就是想了多少就会做多少,有很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所以总体表现的不是那么焦虑。

而那些躁动不安,怨声载道的朋友,表现出来的共性就是“非常的焦虑”或者“不安全感太强烈”。对当前的环境不是很满意,想要改变但是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有很强烈的欲望和野心,但是感觉未来很长,不确定性很高,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有想要改变的想法,但是又经常沉溺于当前的舒适圈,日常在两者之间摇摆,焦虑不堪。

焦虑这个词在我的文章中出现过多次,我也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但我也是一个能自我排解的人。如此一来,我反而更能捕捉到自己和他人的焦虑感,也会想着用自我排解的方式去帮助他人走出焦虑,这也是我调侃为“心理按摩”或者“维他姜茶”的内容。如果你有这方面的诉求,欢迎来找我“按摩”一下。

文章写完,感觉打了很多广告,但是又感觉从文字中获得了一些平静和力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最近的维他姜茶写得有点多了,也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欢。所以打算下一篇,写关于专业方面的实操总结文章,敬请期待。
(职场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