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需要的成就感是很大的,如果我们是公司“所需要”的人,那除却对应的工资带来的对生活的从容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工作带来的被尊重甚至是被珍视的感觉。
职场人最理想的状态不外乎是:从容吃过早餐,切换进入工作模式,再次感受到自己在发光,感受到自己“被需要”着。 但是 在公司里感觉不到公司需要自己的时候,这份工作还要继续吗?01
确定是“感觉”还是“事实”
有时你的“感觉”有偏差甚至不真实,人的“感觉”往往是受自己主观判断的影响。
职场一直处于动态的在变化中,大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下岗潮”;近在眼前的教培行业的终结;互联网行业的大规模裁员;以及疫情带来的各行各业的企业求生存求发展带来的转型业务调整带来的裁员......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原先你强烈“被需要”着的岗位,因为公司业务转型或者业务量的收缩,都有可能让你感觉到“不被需要”,毕竟之前的“门庭若市”成为现在的“门口罗雀”了。
此时,你选择主动去迎接这个变化,还是被动接受因为这个变化带来的关于你的岗位变动,其实没有对与错的分别,因为一切都只是“在路上”,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答案。而你能做的就是用足够的理性去分析你感觉到的“不被需要”是自己的感觉而已,还是真的是“客观事实”。
去把你的“感觉”和你的主管进行沟通: 你要自信自己值得被认真对待,无论如何你之前是“被需要的”,现在环境的变化要求你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与时俱进”,你的主管应该给你答案,这也是你的主管应尽的义务。倘若你的主管是位专业的职业经理人他会主动和你聊这些,倘若他不主动,那你主动发起一场关于这个主题的谈话对你自身也是有利的,至少你不再“自我欺骗”、 “自我纠结” ”、“自我猜测”......
02
不要“自残”,要学会“正面反击”。
职场人需要情绪稳定,但真的当事情降临到自己身上时才是真正检验你的情绪是否稳定的时刻。当你感受到“不被需要”时,转身就离开,在我看来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自残”方式。因为每一个职场人的背后都有家庭,每一个职场人都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
其实你完全可以采用既不用委屈自己忍让顺从,也不用咄咄逼人攻击他人的方式 直接表达愤怒,包括指出你的主管对此应付的责任等, 你可以向你的主管表达现在的这种变动让你觉得不太舒服,你不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让你的主管感知到你的边界,同时表达你可以在这个变动中做出哪些贡献,同他商谈关于你的工作内容的新的可能性,以及让他看到你具有的价值不仅在于原先你所擅长的那些事项,更在于你与时俱进的学习力和可塑造性。03
给自己更多的可能性选择
人的一生中可以工作的时长多达几十年,而现在企业特别是国内的中小型企业的存活周期大都是只有几年的时间,那每一个现如今的职场人在一生中换个5个以上的雇主公司,实属正常。
但是你要考虑到的问题是: 你离开这里之后,将去向哪里?
现在感觉“不被需要”就离开,下一次“不被需要”时还是选择离开,那再然后呢?我常在公开课中分享给学员的一句话是:“不会游泳,换个泳池你就会游了么?”成年人做事,做其一就得想其二、其三,所谓“无远虑则有近忧”。 当你陷入“哪里可以接收”你的时候,其实你的“可选项”屈指可数,因为此时属于“你想去,但对方不要”的境地;只有当你清晰知道自己的核心优势是哪些的时候,那么“路在何方”这个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只是这“核心优势”对于职场人来说,特别是年资较长的职场人来说,不是你自己说自己在哪方面有优势那就是优势,一定是有实际案例佐证你所说的“优势”。那么何妨再多看一看现有的公司平台还有哪些可以让你“练手”的方面呢。此时主动些向你的主管请缨你思考后的“对你来说是新的领域,同时对你主管也有用的”的或项目或系统或活动的新机会呢。别忘了, 同一个环境里也有新机会的可能 。 同时,寻找你自己身边的从事你有意向的领域并且愿意支持你的人一起深度聊一聊,说说你的现状,你的思考以及你当前就能着手开始做的事;结合对方给你的信息,“盘一盘”你手上的“牌”,届时你想“打哪一张牌”,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了。04
学会忍受不确定
现在的“不被需要”,可能让你觉得你被生活「卡住」:面对极度不适的变化和不确定,因为太担心未来自己无法掌控,所以一直无法做出选择和行动。
其实人类本身就厌恶不确定,人们习惯追求稳定和控制感,并本能地觉得「确定的就是好的」。当然这种“确定感”会带来一些好处,比如感知和规避必要的风险; 但有时,过于排斥「不确定」,也会让我们无法改变、或是错过一些对自己很重要的东西, 比如: 因为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即使现在的工作非常不喜欢也不敢离开;
职场人 需要学会跟不确定共存的。而和不确定共存的唯一方法就是: 能够承认不确定就是唯一确定的事,然后去做那些能真切让自己感觉有价值的事。
从当前的这种“不被需要”中找到自己可控的部分,找到自己当前所在组织平台的内外部以及自己身边的“支持系统”,是你可以面对当前“不被需要”感觉的解药。05
关于是否“ 继续”
事实上,是否“继续”这事并不能完全由你来决定,一个庞大的组织即使是很很优秀的组织中也能难兼顾到每一位员工的需求,有时离开反而是件“性价比”比较高的事。 区别在于你有没有让这次的“离开”或“继续”在你未来的生涯发展上成为“加分项”。
但以下几个事项是你马上可以做起来的:
1) 控制自己的时间。时间不断在流逝,过去就再回来。你要 充分管控好属于你的时间 , 不要将时间耗费在“不被需要”这事上,积极地将时间使用在有利于自己未来发展的事项上,比如用在学会践行上述4项的内容上。让自己有充足休息时间的同时,还让自己每天的生活过得充实无隙。用好时间,是对生命负责。
2) 控制自己的思想。多想些积极的方面,多想些可以落地执行的事项上,不要想象哪些实际上自己无法掌控的事项,比如指望你的上级按你的想法来做事,那只能是“你想多了”; 不要想象你自己多牺牲一些就能换得上级以及下属的支持或者赞同 ,人是“趋利且从自我出发的,不要以你的“以为”就是他人的“所需”。
3) 选择你的接触对象。 选择跟有激情、上进、做事情认真的人进行接触,你也许做不到与他们一样,但是 他们的很多特质却可以无声无息地影响你 。此时的你,要是和消极“混”的人接触,极有可能被带入更消极的状态中,而他能“混”下去,你却不一定。
4) 调整沟通方式。对于职场人而言,多聆听他人的意见,多体察他人的需求,这样与 人的沟通会更加有效,对于双方之间的愉快合作也会大有帮助,特别是哪些你觉得可能对你有“不利”言辞的人,带着微笑多听听他们说法,体察他们背后的实际需求。
5) 不轻易承诺。 不要觉得自己“不被需要”就马上在不同场合用言辞或行为去做承诺说“我要继续留下”或“我要离开”的宣誓式承诺。 情绪的宣泄要找“对的对象” 。
6) 找到自己的目标。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能够给人极大的信心和勇气, 目标带给人的不只是希望还有无限的动力 ,这动力会促使我们朝着目标信心百倍地出发。
7) 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人的一生中,付出和收获基本上是成正比的;作为职场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漫长的生涯发展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困难,在接受工作挑战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被需要的成就感不是依靠空想得来,而是在不断地努力中收获。
06
结语
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控不了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控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 这两句话说明了生涯规划的本质和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