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人故意把事情“做错”是为了什么吗?
——悦哥
这几天有VIP年卡的朋友咨询我一些工作中的问题,大部分是因为资源有限,怕做错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希望悦哥能给一个“标准答案”。我会在给他们一些解决办法的同时,对于谁都不可能确定的事项,鼓励对方不要再去思考和请教了,把这个时间用起来,马上直接到一线去问去测,多问一些客户或一线人员,适合他和市场的答案就出来了。
这里我想给你讲一个场景故事:
看过电视抽奖的节目吗?假设你是抽奖的人,面前有16个被纸糊上的格子,其中8个格子里有很多丰厚的奖品,另外8个格子里是“谢谢参与”。主持人发给你一个木制“飞刀”,就告诉你一句话:“扔出飞刀,打破哪个格子就得到那格子中的奖品。”
你觉得怎么才能提高你得到奖品的概率呢?很多人想,飞刀就一把,机会就一次。如果悦哥是参与者,我会把木制飞刀掰断,而且尽力多掰成几段,能掰成3段我就多了2次机会,能掰成4段我就多了3次机会。而且我扔完了飞刀,还会向主持人多要几把飞刀,只要我打破了所有的16个格子,我就能拿到全部8个奖品。
为什么悦哥会这么做呢?因为只能抛一次飞刀,是我们自己心中想象出的、默认的规则,而主持人并没有规定不能掰断飞刀多飞几次,也没有说不能再向他要更多的飞刀。只要没有明确规定不能,就要去尝试,问主持人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他答应或不答应那是他的事情,不能感觉他“很可能不答应”或“绝对不可能答应”,我们就不去问了。就算主持人不答应,我还得问他一句:“需要我做到什么或付出什么代价,才能得到更多的飞刀?”
回到我们做事的现实中来,资源少,怕错,很正常。但可以做最小成本的尝试或零成本 的 尝 试 (只有时间成本,反正这个时间如果花在苦恼和焦虑中,不如花在尝试上)。这样就可以把有限的“一把飞刀”,变成好多“飞刀的碎片”。
另外,有些人在工作做对之后,还会做更多的“试错”,他们希望找到什么是错的,那就在以后的工作中,坚决地不做这个事情。比如以前写过一个朋友做种植牙的广告推广,当他宣传种的牙可以使用50年以上时,发现没有客户对这个宣传感兴趣,以后就再也不用寿命长做种植牙的宣传卖点了。类似的小成本推广尝试,这朋友做了很多很多,所以知道很多能打动人的卖点和无效的卖点。
(他们内行人,知道很多品质差的种植牙寿命很短,但消费者并不知道,大家都认为假牙能比真牙寿命长得多。只有专业的内行人才会以这个为卖点,但不试错真的不理解消费者根本不关注这方面……)
你以后遇到一些用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试试多想想这两个字——“尝试”,一定注意自己是不是还没去试过,就脑补了一堆“不行”的理由,比如:“和老板说加薪也没用,就他那个吝啬劲儿,根本不能同意!”遇到这问题,可以直接去找老板问:“我想加1000元薪水(具体),我想知道我要做到哪些贡献和标准,公司就能批准这个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