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您觉得对你有帮助的话,记得关注我们,我们会出更好的内容。
1994年,还在当翻译的马云到美国出差。
外国人对他说:“你可以用互联网搜索你想知道的任何东西。”
马云很惊讶,什么是搜索?他不敢使用电脑,因为对他来说,那是很珍贵的东西。
在对方的帮助下,马云输入了“啤酒”一词,当时页面加载得很慢,但他还是看到了无数的信息。
这是他第一次见识到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而90年代的中国,互联网还是襁褓中的婴儿。
回国后,马云才开始了他与互联网二十多年的故事。而在那之前,马云和所有人一样,念书、考试、找工作。
我们不谈马云如何缔造他的“阿里帝国”,如今又如何一步步结束了自己的时代。
我们只谈阿里巴巴之前的马云,没有阿里巴巴的马云,是什么样子的?
求 学
有人天生聪明,从小到大都是学霸。而有的人却注定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同样的终点。
马云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我高考考了三次,都落榜了,我申请过10次哈弗,也都被拒了,他们甚至不想看到我。”
马云12岁就展现出了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但对数学却是一窍不通,并且整体成绩也不突出。
中考两次,勉勉强强上了一所普通高中,高考三次,最后还是凭借英语被破格录取。
第一次高考落榜后,马云非常失落,好不容易决定去打工,还因为长相被拒绝。这一年,他做过秘书,当过搬运工,也曾骑着三轮去给杂志社送书。
但他知道,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第二年,他又一次参加了高考,结果还是落榜。连父母都劝他,别再想着上大学了,好好学一门手艺,至少能养活自己。
就这样,马云又开始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
可他还是不甘心,第三年,他又参加了高考。考试之前,老师说:“你要是考上的话,我名字就倒过来写。”
果不其然,他又落榜了。不过,大概是马云注定要接受高等教育,这一次他被杭州师范学院破格录取。
他终于上了大学,并且充分发挥出自己在英语上的天赋,成绩名列前茅。
挑 战
1988年,从杭州师范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做英文和国际贸易讲师。
他将这份工作做的很出色,成了杭州市的优秀青年教师。
后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市场对翻译的需求很大,于是很多人找到这个英语老师,让他帮忙做翻译。
渐渐地,马云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有了对互联网的认知。出国的经历,则坚定了马云要做互联网的决心,尽管没有人赞成他的这个决定。
人们说他对电脑一无所知,说他的想法很疯狂,没有人觉得他会成功,可他还是做了。
1995年,马云辞掉了教师的工作。
他需要启动资金,可是银行不信任他,风险投资也都拒绝了他,最终他只能拿着从妹妹那里借来的钱开始创业。
一个月后,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成立,公司只有三个员工。不久,中国黄页正式上线,他要把中国的经济、工业、贸易、文化宣传到国际上。
后来,杭州电信也做了黄页,马云的市场被分割,他又将目光转移到电子商务上。
1997年,马云带领团队在北京开发外经贸部的官方网站。虽然他开发了一系列网站,但互联网还是没有走进人们的生活。
电子商务平台也不被人接受,它在中国初生的互联网江湖荡起了涟漪,却又很快被淹没在争议声中。
马云再次陷入失落,从1995年到1998年,三年过去,他们还是迷茫。
马云决定回到杭州,一切重启。
阿里巴巴网站,应运而生。马云为这个网站做了太多的事情,他到处跑宣传、拉投资,还一度被人觉得是某个传销组织。
不过好在,这一次,他矗立在了互联网浪潮中。
结 语
在马云的演讲中,关于创办阿里巴巴之前的故事,他说的最多的词是“failed”。
失败,是他那段人生的常态。
而坚持,就是他能走到今天的原因。他总觉得前方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他,他必须证明自己。
无数次被拒绝、无数次重来,其实都是为了以后做积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阿里巴巴走进百姓的生活,马云走进人们的视野。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创业者,有人说他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不过在我看来,抛去他与阿里巴巴的关系,他只是一个不向命运妥协的人。
或许你会佩服阿里巴巴的发展,或许你会唾弃这些追逐利益的商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鲜少有人能够真正把失败看作是生活的常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