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女领导告诫我:不要让“学历低”,成为提拔的阻碍【原创】

年少不知上学好,再读已是打工人。

今年7月,我如愿被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录取为公共管理专业的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

也感谢秘叔给我的机会,与各位优秀的前辈们分享一下个人备考经验。

很多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还不太了解,常常与同等学力申硕混为一谈。二者之间,除了都是在职读,有很多方面都是不一样的。

01

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同等学力申硕

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就是每年12月底的考研,以及院校复试。

部分院校有提前面试,通过提前面试后,一般初试过国家线即可录取。

02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度

近两年来,非全日制认可度已经在逐步提高,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证书具备同等法律地位和效力,教育部也多次明确不得限制非全日制,招聘中不得歧视非全学历。

目前有很多院校也陆续取消了MBA、MPA、MPACC的全日制招生,仅保留了非全日制。

虽然现在对非全日制不认可、区别对待或者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一刀切”的情况还依然存在。

但今年6月“非全”研究生状告石家庄政府一案让全社会改变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偏见产生重要推动。

非全日制研究生刘浩哲因无法享受高校毕业生就业安家补贴,一纸诉状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告上了法庭,并最终促使当地将“国家统招的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纳入石家庄市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范围。

人才的培养不会因为“前缀”的几个字而失去含金量。

当你还在犹豫非全日制究竟值不值得时,真正追求自身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人已经奔跑在你的前面

不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度究竟能到何种地步,在兼顾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一定能有所收获。

我始终相信以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度,会慢慢和如今的专硕一样。

03

我是怎么备考的

  • MPA只需考管理类联考199和英语二两门,难度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会小一些。

  • 管理类联考分为数学基础、逻辑推理、写作三大部分,总分2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 在这180分钟的时间里,需要完成55道选择题,以及两篇分别为600字、700字的写作。

  • 英语二难度比英语一要低很多,也比六级难度低。虽然整体难度较低,但其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琐碎,做题时间比较紧张,题目花样也很多,22年的管理类联考就出乎意料,出卷组反套路、反押题,让广大考生 甚至考研培训机构都猝不及防。

不过对于备考过国考、公考的人来说,有些内容是相通的,准备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我大概是21年7月份开始先过了一遍网课,随后主要就是做题,利用晚上下班到家2小时和周末的时间学习。

逻辑跟的赵鑫全,数学跟的陈剑,写作跟的田然、张乃心,英语主要就是做真题。

如果数学基础好的,可以直接做《高分指南》,按照22年的出题形势,打好数学基础很重要。

写作分别是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对于常写材料的人来说难度不大,有常规的套路,编也能编到字数。

英语记得多背单词,词汇量很重要,我的英语纯纯啃老本,也没怎么背单词,只做过几套真题,蒙混过关,这点千万不要学我。

最终初试成绩管综130,英语71,201的分数对于南开来说还算比较稳了。

初试结束后,通过估分在200左右(与实际成绩基本符合)。

所以在去年12月底放松两天后,我便开始做复试攻略。

MPA攻略较少,培训机构也很少有针对MPA的,后来找着一个还不错的,机构创始人为一位清华的学姐。

他们将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和时政热点提炼成最精华的部分,同样适合于非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有针对综合面试和英语的说明讲解,涵盖书籍、课程、音频等。

最开始我因为工作较忙,买完书就没怎么碰过,学姐们通过每日带学、复试沙龙、中午提问等多种形式,带动大家学习。

最关键的是“授之以渔”,他们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锻炼政治思维、专业思维,以便能够灵活应对复试。

后来我也报了一对一,由一位直系学姐辅导过两次,人超级nice,讲解了院校大概的复试形式,非常细心耐心地指导,也为我复试增加了信心。

由于复试当天我赶上网崩了,复试与以往稍有不同,原本上午就可以结束的复试,最后变成了“Good afternoon,dear professors”。

受到网崩溃的影响,下午复试明显有些赶时间,也更考验临场发挥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准备复试时,一定多加练习,心态要稳住,最终一定能赢!

04

我的收获

下定决心考研,其实也是受秘叔影响。

我本科是医学专业,从临床一线借调到办公室,后又转到宣传科。

在过去三年时间里,我曾一度极其迷茫、困惑,不知路在何方,又不知向何处走,崩溃到想辞职、逃离。

而秘叔和他的文章每次都能一针见血,为我驱散阴霾,照亮前方。

是秘叔,让我充分认识到了提升自己的重要性。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而要想成为黑马,你首先要具备黑马的能力。

在准备复试时,我发现“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有工作十年后考上北大的,有准妈妈一边带孩子一边攻读的,就连学姐们工作加班、带娃还录制课程到深夜。

上岸后,大家还会一起推荐书籍、探讨备考法考、遴选等。没有太多职场的算计、嫉妒,有的只是互相加油鼓劲。

在录取后的同学群里,我发现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各行各业的同学都有。

很多人会认为公共管理专业更适合体制内提升学历,但群内的同学也有很多非体制内的。英雄不问出处,优秀何须原由。只要你想提升自己,思虑万千不如行动。

9月初在学院的迎新大会上,朱光磊教授以这样的一句话结束了入学第一课:

“在南开这个平台,完全适应你从事任何高端工作,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让你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

足以证明“好平台”的重要性。

不论是读研、工作的平台,还是有缘相聚在秘叔这个平台, 依托一个好平台,认识优秀的人,见识优秀的事,而后遇见优秀的自己,成就不一样的未来, 都是当下迷茫的自己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中秋过后,我也即将正式开启“研究僧”生活,从此周末无休,从早到晚上课。

我无法预知在这学习过程中还会收获什么,但一定会是不一样的自己。

已经享受过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喜悦,也希望自己2年半后还能收获如期毕业的快乐。


(职场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