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铜陵日报
■ 李艺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传播教育、培养性情的重任,班主任在此期间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笔者以我们班低年级阶段的阅读实践与大家交流分享。
听读——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量太少,独立阅读是非常困难的。一年级伊始,孩子初入校园,充满好奇,不太能坐得住,想让这群好动的小家伙人人都能静下心来安静读书,困难是很大的。
起初我就采取让学生听读的方式。不为别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我每天都会利用一节语文课的开头几分钟,手捧一本图文并茂的故事书读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读完后把书放到教室的图书角,许多孩子下课后会再去翻一翻我读的故事,甚至七嘴八舌地讲一讲,还会探究性地猜认图画下面的汉字。这一招激发了学生对故事的兴趣。随着学生对拼音的完全掌握,我把读故事时间改在一节课要结束的前几分钟,并故意在精彩环节戛然而止。下课铃一响,学生们忙着去翻书探个究竟。有的学生看老师每天都拿着书读故事,自己也想有这样的书,于是就让家长买了同样的书来读。这个时期,学生已能根据所学的拼音知识进行阅读,虽然阅读速度慢,每次阅读时间也较短,但已然算是成功地迈出了阅读的第一步。
学读——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初步的阅读兴趣,并能借助拼音慢慢地独立阅读,可还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样阅读兴趣才能持久,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形成。
我对孩子说:“阅读是你们的权利!”我班每天的读故事活动开始都是老师读学生听,一学期后逐渐让学生读同学们听。展示读的学生由点到面,逐步实施,不断鼓励,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我对孩子说:“阅读,长着不同的面孔,但每一张面孔都很美!”只要学生喜爱上了阅读,学生的识字量的增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惊人的,而且阅读的个性化也体现了出来。学生们有的喜欢背诵儿歌,有的喜欢讲故事,有的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故事进行加工自编,还有的学生结合语文百花园里的“采集本”内容,把阅读中的好词佳句等积累在本子上,时不时拿出来与好朋友分享。这些阅读方法我及时给予肯定并在班级公告栏中加“星”以示奖励。个性化阅读更能体现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而且还能让学生互相学习,养成更多的好习惯。
品读——提升阅读质量
学生们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学会了如何阅读,就要及时地给予他们一个展示阅读的机会,并且在展示阅读的过程中加入评价机制,让孩子们既学会“品”,还能够“评”。我一直坚持每天利用一节语文课的前几分钟时间安排“我读书,我快乐”自我展示环节,让孩子们展示阅读成果,分享阅读快乐。记得有一个孩子在《小猪唏哩呼噜》读书分享会上将自己为此书写的一首小诗朗读给大家听,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这类交流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持久化,并让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好帮手,感受由此带来的“我读书,我快乐”的成功与喜悦。
一个人爱读书、会读书,这是多么可贵的财富啊!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进行阅读的方法,帮助他们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学生的素养一定能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市田家炳小学
所属版面:校园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