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北海“开学经济”热,家长学生各有打算——
开学采购不盲从 理性消费成主流
![]() |
家长与孩子在选购文具。劳文静 摄 |
中小学生家长:
消费观念多元化
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商超、文具店看到,货架上摆满了今年的新款文具,书皮、笔记本、书包等各类学习用品琳琅满目,部分商品推出了打折、抽奖等促销活动,吸引不少家长和孩子前来选购。
陪孩子购买预习类工具书、笔等必备用品是市民李女士给孩子营造的一种开学“仪式感”。李女士表示,一般会根据孩子的学习需求,兼顾产品实用性、品质感,拒绝盲目跟风与低价陷阱,通过“分场景采购”“主动引导”来实现理性消费。“上学期买的文具还有剩余,来之前我让孩子整理盘点了一下,缺什么就买什么,避免造成浪费。”市民吴女士边说边对比着货架上不同品牌的笔记本价格,“像尺子、包书皮等学习用品,我们会选价格实惠的,但笔就会买常用的品牌,确保质量好、耐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减轻采购负担,部分家长还发起了“团购”模式。市民黄女士就选择了由家长代表负责统一挑选、对接商家、下单购买开学用品。“这样不仅能拿到更优惠的价格,还省得大家各自跑一趟。”
大学生:
看重性价比和轻便
大学生群体在添置开学“装备”时,更显理性。记者采访发现,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成为不少大学生的刚需品,而在选购过程中,性价比则成为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因素。市民苏女士的儿子即将到西安理工大学读书,在添置开学装备时,反复比较了所需数码产品的配置与价格。“趁‘国补’政策优惠,在实体店买了数码产品。手机选了性价比高的,考虑到学习需要,电脑就买好一点的。”
轻装上学、就地采购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开学前夕,陈女士全家“轻装上阵”送儿子小庞到清华大学报到,“此次送学,我们还一起顺便在北京游玩几天,所以只带了几套衣服,其他开学用品都让孩子自己买,他对物质要求不高,够用、舒适就行,我们很放心。”
除了电子产品、随身衣物外,部分大学生的“行李”中还装着一份浓浓的情谊。家住北海的大二学生小王在南宁一所高校就读,此次开学前她采购了鱿鱼丝、芒果干等特产,准备带到学校给同学品尝。“舍友喜欢吃,我也很开心。”王同学认为,带家乡特产不仅是分享美食,还是一种情感连接的方式。
线上采购成趋势:
方便省钱,选择丰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电商平台不断发展,线上购物也成为北海学生采购开学用品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少学生和家长认为线上采购“既好又省”。
小冯是海城区第十五小学的一名学生,她早在开学前就列好了详细的网购清单,清单上涵盖了橡皮、试卷夹、涂改带、笔袋、尺子等学习用品。“爸爸对比过线下门店的价格,发现很多文具在线上购买更便宜,开学季还有促销活动,所以我们打算在网上一次性买齐。”小冯说。
就读于北海中学的小王同样偏爱线上采购文具。“我很少在线下买文具,只有红笔这种使用量比较少的文具会在实体店购买,像笔芯、试卷袋、订书机等使用频率高、消耗量大的用品,更倾向于线上购买。”小王表示,线上购买不仅价格实惠、款式也多,还能直接送货上门,非常方便。
从单品比价到团购优惠,从线下到线上,从实用主义到情感表达,近年来,北海的“开学经济”呈现出更加丰富与理性的消费特点。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选择不盲目跟风,而是根据个人实际需求作出合理、明智的选择,在开启新学期的同时,也传递了更加健康的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