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元对「艺术生」的职业启示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2015年,我在国家大剧院的品牌推广中心部工作,主要负责采访并制作音频节目、和媒体朋友资源对接、和同事一起布置新闻发布会等。

那一年,我见过的最美的女人就是——谭元元了。因为她真的太美太有气质了,清秀颀长,坐在那里就是一幅不忍打搅的名画, 四字形容:清风徐来。

朋友圈还有当时她来剧院演出的记录,post一下:

▷2015年10月  谭元元来国家大剧院演出

▷谭元元演出剧照(大剧院摄影师王小京拍摄)

▷大剧院新闻发布会(左二为谭元元)

▷接受媒体群访(我的渣手机拍的)

▷手机里的照片(忘了是谁拍的了。)

谭元元在2015年已经接近40岁,当时她有谈到自己的职业情况以及未来规划,今天也和大家一起分享,或许会对艺术类的朋友们有所启发:

选择了艺术职业就意味着不确定性、物质的贫乏性、长期的苦行僧模式,要有极大的心理承受压力。此外,要在艺术行业出类拔萃,需要付出比常人难以忍耐的努力和毅力,必须极度自律。 她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所以她是日日练功的,去旅游也要挑有练功房的地方,方便训练。

▷谭元元练功

 我的总结:

谭元元说,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所以是有外部的鞭策和压力给到她,促使她日日练功。那么,作为我们普通行业的职场人,并无需在舞台呈现,本质上就没有所谓的「观众」关卡。失去了外部鞭策,我们就会放松自我。比如平时自己写日记,就会随便写写,反正会锁在文件夹里没人看;但是如果要发出来在公众号上,就是个对外展示了,相当于有「观众」了,就会斟酌斟酌自己的语句,不自然间就能提高标准,这也是从外部注力给自己施压,是一种很好的提升方式。

人皆有惯性,一般只有外力打破自己内心的惰性和平衡感,才可以推动一个人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谭元元说,舞蹈演员对物质的追求很少,但在精神上非常富有, 对艺术的喜爱和追求是艺术家最宝贵的东西。随着年龄增长,她也开始思考未来的艺术职业延长规划。她计划成立谭元元国际芭蕾艺术工作室, 希望通过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帮助中国芭蕾走向世界。

2018年4月9日谭元元被授予 旧金山市最高艺术荣誉称号, 并将那一天命名为“谭元元日” (GIF来源网络)

 我的总结:

很多艺术家走到后期都会成立个人工作室,普及艺术教育、分享艺术资源、培养更多优秀艺术人才,一方面算是经济层面的来源,另一方面也是回馈社会、助力中国芭蕾舞者在世界舞台的绽放,更深一层就是艺术生命的可跨代、可复制和可延长。


(职场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