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分享几条我的个人成长的经验。
一、知道没有用,知道且执行才有用。
当别人跟我们说一件事时,我们一般会回复“知道了”。其实,大多数人是真不知道。俗话说:道理都懂,做起来都不会。
关于“知道”的真正含义,王阳明就总结成“知行合一”,知道,知就是道,道就是知,知就是行,行就是知。
举个例子:“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出自初一文章里,观点来自培根。这句说实在太简单,容易每个人都觉得很有道理,也觉得自己都懂了,所以不放心上。我看过李笑来的观点,他说这句话其实很少人能懂,李笑来自己就是这句话的受益者,他说“听懂了”不等于真的懂了,你要笃信这句话,并且做到知行合一,你才算真的懂“知识就是力量”。
二、不要坚持,坚持是没有意义的。
曾经,“自律给我自由”这句话特别流行,很多人都拿来当做座右铭,包括我也这样做过。那这句话当座右铭的人,骨子里就是不自律的。说到运动,很多人总结成“坚持”,就像“减肥”一样,很多人也说坚持就行,结果最后都失败了。是这群人不懂得这个小孩子都能听懂的道理吗?显然不是。于是,我看到了“不要坚持”的理念,因为坚持是不长久的,很快就放弃了。
为啥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观点的作者说,人是懒惰的,成长是逆人性的,所以没几个人能坚持。其实,不是说坚持没意义,是没人能坚持。
就拿减肥这件人类苦恼的命题来说,有人跑步减肥,有人吃减肥药,有人吃代餐…无所不用其极,只要有一天,有个胖子告诉我,减肥很简单,你只需要每天走2公里,每顿饭少吃一半就行了。于是有了“管住嘴,迈开腿”的顺口溜。
面对这样极其简单的话,又有多少人相信它,且做到呢?反正我是做不到。
更有意思的是,相比简单的答案,人们更喜欢复杂的答案。这是个心理学问题,不展开。同样是减肥,人们就不愿意笃信“管住嘴,迈开腿”,于是愿意花大钱找减肥师(营养管理师),吃着康宝莱、日本酵素…这些奢侈品。
从逻辑上来说,这些行为都太可笑了。
3、高手都是做小事,而不是做大事 。
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一堆道理,但就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人生无憾,想做点有价值的事。比如前些年资本特别火的时候,很多年轻人就想做投资人,后来发现基金经理好赚钱,又励志成为一名基金经理,再后来,还是老老实实上班,每个月拿着1万块的工资也挺香,毕竟自己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人类这种动物,就非常奇怪。总是想要更多,但是得不到后又放弃。
如果有一天,马云说“真正成功的高手,都是把小事做到极致,而不是做大事。”你是不是感觉到很失望。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眼高手低的高估自己的能力”,我记得有个心理学上的测试,测试的结果是“所有驾驶员斗认为自己的技术比别人高。”实际上,这是一种盲目自信。
作为普通人,是该做大事,还是做小事?答案是:你小事都做不好,就别想大事了。
很多人十年职场生涯,离开后啥也不会,甚至就找不到工作了。这就是典型的“螺丝钉”。
从个人成长角度,我的建议是必须成为“多面手技能工人”。
4、不是我们不想做,是我们做不到。
都说读书很重要,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读书很难吗?很难,也很简单。
偶尔读书很简单,但是坚持每天读书,就特别难,写作也是。很多人都知道读书很重要,但是他做不到每天都读书。
就像你知道辛巴克的咖啡也不过如此,你能做得比它还好喝,但是你做不到,同样的价格,味道有辛巴克的好。你知道了,但是你就是做不到。
中国人喜欢酒桌上吹牛逼,上来最起码也是几百万的生意,要不然身份掉价,反正北京市这样的,我深有体会。但是,回到现实中,这些人根本没有实力,没法去合作,最后赚了一顿酒,拜拜。
和驾驶员认为自己驾驶技术超越所有人相反,我们很多人,都无法认识到自己“不行”,不承认自己“不行”,总觉得自己可牛逼了。
然而,如果你是一名创业者,创业的开始,就是让你承认自己能力有限、资源有限、资金有限…。
常识就是,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一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去做一点点我们够的着的小事情。
好吧。
心血来潮。就这么多。
用来警醒自己,也用来鼓励看得见的朋友。点击关注,我会持续分享我的成长思考。希望你变得更加优秀。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