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十年,离我最近的野生女孩,要回东北了

这两年,我身边多了一个野生女孩,门冬冬。

我是社恐,她是社牛;我一毕业就在大厂,她从未进过大厂;我在大厂里算是很会玩很折腾的了;但在她面前,我自认为不够野、不够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我有了俩娃后。

我有时看着她会想:多好呀,单身或者结婚后再单身,就应该过成这样呀!

我们一起做自流量创业课,采访了很多自流量人生样本,但我一直没有认真写过她。 猛然发现,她就是一个典型的自流量人生的样本呀!

她那热腾腾的、自由的、不羁的、顺从自己的、用真性情滋养自己的生活,非常自流量呀。

于是在她突然决定离开成都,回到东北的时机,我想要好好写下这个女孩。作为我亲近的战友,也作为我看好的自流量人生样本。

或许她 现在正在吃着姥姥给她买的罐头,坐在村口潺潺流水的河边,笑呵呵 看着这篇文章。

 1

每个人都要先离开家,最终才能回到家

这个秋天,她回到了曾经不顾一切逃离的东北,和十年前的叛逆少女见个面。

别人安稳了会想留下来,门冬冬安稳了会想出发。 这一次也是,在成都获得了充足的爱,身心安定,可以 离开 了。

当很多朋友知道冬冬要离开成都的时候,都是很惊讶的,因为稍微熟悉她的朋友都知道,她简直是成都的免费宣传大使。

她对玉林街道的熟悉程度,比我们本地人都高。我甚至想搞次成都游学,就是除了我讲课以外,她带着大家玩成都,探小而美的店,喝酒泡吧,重新找回滋养自己的生活。

因为成都,让她从候鸟变成了寄居蟹;也是她构建的第一个社会意义上的家,从孤身一人到一大群的好朋友。

五年时间中有时也想过离开,只是每一次跟朋友没日没夜的喝酒告别,所有的准备都做好了,临了又舍不得,最终变成了一场又一场“骗吃骗喝骗眼泪”的闹剧。

大家都觉得她不会离开成都了,包括她自己。

“除非有一天你去笑果文化了,才值得离开成都。”这是一个玩笑话,因为她痴迷脱口秀,想当一个脱口秀演员来着。

一个到哪里都能交到朋友的人,是不缺“家”的。因为她总能找到那个物理空间之外,社会意义上的“家”。冬冬就是这样的人。

32岁这一年,在疫情反复被禁足且叠加地震的那天,她想,如果生活这样继续下去,会有哪些遗憾呢?

脑海里忽然有一种声音说:有父母在的小家,也应该回去看看了。

于是她几乎是一夜之间做的决定,离开成都,回到东北。对于冬冬来说,这是一场迟到了4年的回家。

很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她的工作线上化了,用网络就可以撬动资源。 (截止本次发文,她在东北呆了 不到十天, 她说呆不住了, 哈哈

(顾问班聚会)

 2

成为不了IP,那就成为IP经纪人

虽然常年混在IP圈子里,但她自己却很长时间没有动力和底气成为一个IP。

接触小马鱼前,冬冬还是一个离科班运营很远的人。在她有限的体制内人士转运营的经历里,热爱是很难赚钱的。

2018年知识IP很火,她靠着社牛的体质与成都的两位知识IP娜娜和小马鱼成为了朋友,近距离接触她们,发现热爱是可以变现的。

她观察到身边有很多IP起起伏伏,她不想成为追趋势的短命IP,但非常有热情帮身边的人成为长红的IP,坚定而持久。

(助理团队聚会)

在复盘自己的职业经历和关键节点的选择上,以及对行业对IP的观察,她发现了一个潜在刚需: 每个IP身边都需要一个懂她的人。

在2016年的时候,她就开始接触IP,几个前老板也是行业内创始人IP的代表人物,她做过助理、销售、运营、商务等和IP相关的一切岗位,非常了解IP的角色和内容。

杨天真有一节课叫《做你自己的经纪人》。

给了她很大的启发,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IP脱离平台去发展的时候,也会需要艺人经纪这样的路径。好,那就叫IP经纪人吧。

(运营圈子线下聚会)

在她看来IP经纪人不是助理,又区别于单纯的商务拉资源,而是对很多没有团队的个体IP来说,有一个更完整的运营和孵化路径。

她还认为一个优秀的IP经纪人,能给IP提供稳定且持续的 正向能量场

因为很多能力和专业上的东西,有时候IP并不需要你的支持,但是一个稳定的心性和良好的环境,持续把IP的影响力放大,这是IP经纪人要做到的。

如果用小马鱼老师的自流量创业金三角模型,来阐述IP经纪人这个职业,可以拆分为: 情绪价值、运营统筹能力、搭建团队能力,给到IP良好的支持系统。

确定IP经纪人的身份,是冬冬在运营顾问班里重大的收获,也以此身份多倍的赚回学费来。

做IP 经纪人很重要的一个 工作就是 新人IP做定位。 服务 用户的时候,她也在思考自己的 虽然是幕后,她也希望自己是个 越老 越吃香能 活出自己的IP,而不是代运营或者打杂的纯乙方。

我敏锐发现冬冬身上一些跟她的主业没啥关系的经历,反而是她的闪光点、差异化所在。我认为的IP不是二维的,而是能生长的、多维立体的。

在顾问班的学习打磨中, 「8年搬过20次家的城市游民」 、「女性成长&亲密关系研究者」,成为了她IP的副线,毫无违和感

成了我们这个知识IP圈子里一个差异化的、有特征的存在,除了干货技能,她还能帮用户突破很多心理卡点。

在做IP经纪人的这一年,她把朋友变成了客户,又把客户处成了朋友。

最忙的一周里,同时做过8个项目,去对接沟通开会等。IP的诉求在哪,她的服务就在哪。做IP经纪人的成就感,来源于IP的持续进步。

她找到了理想的IP定位,成就别人的同时,也能实现自己价值。

 3

冬冬和小马鱼亦师亦友的5年

在离开成都之前,冬冬来到我家里,一起做了一场直播,直播的最后半小时大家忽然感性起来,在直播间俩人说起了真心话,没有刻意煽情,但让冬冬感动到想哭。

冬冬在一个欲望不大的城市成都,修炼好了自己的内功,现在该出去走走了。

我们认识了5年,见证了她的很多关键时刻, 作为一个重度知识付费用户,冬冬始终相信“师徒制”这种最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

2018年一场线下分享会结缘,后来加入运营圈子计划,又有幸协助做了喜马拉雅音频课,因为这个契机,让一直处在探索期的冬冬坚定了走上运营这条路。

以前靠感觉做运营,在我的高强度“虐”之下,冬冬学会了理性+感性的结合,做一个真正靠谱的全栈运营人。

之前她一直对进大厂有执念,但是这两年她一点都不想进大厂了。身体很诚实,会告诉自己不喜欢不适合。

以及跟我一起给大厂人做咨询的时候,发现大厂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先进。 她说,“ 在个体经济崛起的时代,提前几年就在做个体的小马鱼及团队对市场洞察的更深刻、更清晰,不知不觉自己成了跑在前面的人了。 师徒制跟随自己喜欢的人生样本比去大厂历练更适合自己。”

不用去追光,自己成了光。不用去等待被大厂赋能镀金,自己也能给别人赋能了。

 4

冬冬,毕业啦!

其实在冬冬身上,我悄悄在进行一个实验: 作为一个长板和短板很明显的人,应该去发展自己的长板还是补短板呢?

截至目前,这个让我好奇的课题有了答案。 我认为如果把短板补到超过身边80%的人,再和自己的长板嫁接,你就能超过99%的人。

但就要看你对自己狠不狠得下心了。

在被逻辑理性精细化占领的运营领域,冬冬不算有天赋,但难能可贵的是她愿意突破舒适圈,足够皮实,迎接挑战,把自己的短板补起来。虽然她在我们运营事务所有时还是会受打击,但我相信,她把现有的运营技能加到她热爱的领域,一定是超过99%的人了。

把运营+到最需要她的领域。这才能放大她的价值。 相比团队少一个人的遗憾,我更加祝福她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亲爱的冬冬,你毕业啦!

运营的学分修得差不多啦,这几年辛苦啦,去修生活的学分吧!

疫情这两年让很多事情充满了不确定性。 本身就不擅长规划的她就更不要做长远的打算了,接下来唯一的计划就是攒点钱去北欧读书,安心学习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过一过真正的独居生活。

陌生的环境会给她带来滋养的感觉,城市的流动,也让她感觉到自己的血液在流动。 无论走到哪,在路上遇到的人和事, 都是她再次出发的底气。


(职场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