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最近和一位数据领域非常资深的朋友交流,他说“对于任何公司,数据团队是弹性最大的团队”。
要说两年前,我一定相当不以为然。
但最近的市场情况和自身对公司内部的人员调整,让我不得不被迫认同这个观点。
但真的如此吗?
因为疫情居家,反而可以仔细想想这个问题。答案其实是 否定 的。
为什么会觉得数据团队弹性大?
数据团队用来影响业务的最有效的工具,是“指标”。
因为业务行动的量化,通过指标体现。进而指标的设计,生产和呈现者(数据团队),就有了对业务的影响力。
毕竟,业务决策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指标的指示,不管是真有用还是寻求心理安全感。
但是,如下图所示,指标对业务的影响力,是有局限的。
在执行层面或者小颗粒度的管理决策层面,对指标的依赖度往往会很高。(图中的右下角)
一是执行上有指标进行及时反馈,决策会更有效率。
二是小决策基本依赖历史数据,而指标正好从历史数据中计算得来,两者天然匹配。
且小决策业务场景的不确定性低,纠错的成本也低,依赖历史数据会更少犯错。(大厂管理者更依赖数据支持,也许也是有“更少犯错”的考虑)
反过来,对于公司影响大,周期长,格局更高的决策场景,且往往伴随着更高的不确定性。(图中的左上角)
这种时候对指标,不管是内部业务指标还是外部行业指标的依赖度,就低了。
而且这种低是天然的。
因为指标(大部分业务指标)的本质是基于历史数据计算的,而基于历史数据来做高格局、大范围、长周期、高试错成本的决策,逻辑上就不太成立。
(《好战略,坏战略》书中就说到,战略不是基于历史来制定的,而是基于对未来的预判而制定的。)
除非,历史足够长到能够覆盖行业轮动或者经济波动的周期。但大量的公司没有这个寿命。
可偏偏这两年的市场环境和行业态势,就逼得决策者们不能偷懒,必须学会高格局、大范围、长周期、高成本地来决策,以应对不确定性。
那基于此,我们就会推导出“数据团队依赖指标,即从历史数据中来支撑决策”的方式是渐渐不适配当下的经济环境的结论。
这应该就是数据团队弹性大,一旦降本就会优先被压缩的根源了。
但真的是这样嘛?
绝对不是的。
没了数据团队的真实风险
没了数据支持,我想业务能力弱的公司,会加速死亡。
因为他们连从历史数据中做出决策的能力都没有(原来有分析师帮忙做,现在没了)。
在更具挑战的环境中,不会思考,不能决策,行动混乱,没有反馈迭代。
那么,只有死路一条。将市场机会拱手让人。
所以,抛开数据支持不谈。任何业务团队,如果想活下去,当下都得具备在缺少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并行动的能力。说白了就算有历史数据做支撑,也不可信。
这很难,但也正是优胜劣汰的商业法则。换个角度说,对于比较弱 的业务团队,数据支持其实是缓解了他们的死亡。但其实这不是好事儿。
如果屏幕前的你是位管理者,且你的数据支持团队正在裁员,那你真该好好掂量下自己的团队能力,原来是不是因为数据支持而苟延残喘的那一波。
什么样的数据团队才不会弹性大?
说回数据团队。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包含数据开发,数据产品,业务支持,商业分析的数据智能团队。俗称DS或DI。
基于上图,我得出的判断是:
数据团队在业务压缩时被裁撤,不是它的职能属性决定了优先被压缩。
而 其实是自身能力还不能渗透到公司的整个战略制定和实施全流程( 战略实施路径)中,所以才会变得有弹性。
我想,如果数据团队的成员,能极大影响到上图中的每个环节。那么,裁员调整的事儿,会跟你几乎不相关。或者说,你也根本不用担心裁员。
因为越是市场波动的时候,越需要能将图中“战略实施路径”支撑到位的人才。
使命、愿景、价值观的支撑,需要数据人员具备企业所有者的思维方式和事业心。
理解现状,需要数据人具备极强的经济形势分析,市场行业分析,企业自身优劣势分析等能力,且许多是定性分析能力。
制定战略,需要数据人像CEO一样思考。成为CEO的副脑。
目标、策略和资源,需要数据人有能力作为业务主管独当一面。
指标体系设计和拆解(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那是数据人的本职工作。可往往很多分析师在这一点上都没有做好。
只是帮人取数做报表的分析师,会越来越尴尬。
绩效评价和业务执行(组织,流程,工具,行动),需要数据人具备业务多面手的能力,能够整合多种角色共同创造。
我们该怎么做呢?
说到这里,很多做数据的同学可能会觉得焦虑。焦虑于我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要求。
是的,我自己也还达不到这个要求。
而且,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具体怎么做。想必每个人的路径都不太一样吧。
首先,做好心理准备我想是人人都要做的。
接下去这两年,作为数据从业者,可能得做好:
“工作没得挑的准备”
“工资不再涨,甚至降薪的准备”
“转岗的准备”
“考核标准越来越模糊,压力越来越大的准备”
“身边同事离开的准备”
“年轻的从业者越来越多的准备”
“资深的从业者降级竞争的准备”
“业务成员越来越会用数据的准备”
“所谓的数据化转型光环消失的准备”(数据是商业能源,那么现在的能源行业员工的工作方式和生存状况值得参考)
哈哈,我自己越写越焦虑了。
但是,有一个高目标,来引导我们写出自己精彩的事业故事,不是很棒吗?
如图,所有精彩的故事,几乎都遵循着这个套路。
我想,每个人,在这个“百年大变局”的时代,都是会写出自己的精彩故事的。
“无论如何,只要勤奋,日子总是越过越好的!”很多年前,一位推荐我办信用卡的阿姨这么说。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