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锦是一名从业近10年的医生,她所在的领域技术在不断更新,她心里非常清楚的是未来已经不再完全依赖经验了,于是对这份工作充满了负面情绪和倦怠感,对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充满了迷茫。
医生这样的职业,工作压力和消耗是很大的,容错率几乎为零,一时间她找不到前行的力量,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迷茫期,她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我。以下是她咨询后的反馈:
瞿锦:
这个社会对于医生这个职业,基本上来说都是一个定义——越老越吃香,就是说年龄越大、看的病越多,经验就越丰富。但是如今我会说,这个真不一定了。
打个比方,一个医生工作了20年,我们会认为这个医生有20年的经验,但是现在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同一个经验用了20年。
为什么这么说呢?打个比方,像老年黄斑变性这样一个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来说,15年前,那个时候的治疗是采用一种多波长激光,激光一打下去,患者的视力立即下降,但是没有办法,这是一种“丢卒保车”的治疗方案。10年前开始有了光动力学激光治疗,损伤就会明显减少。再到5年前,又有了生物制剂,患者的视力不仅不会下降,而且通过治疗,视力还能提高。这就是短短15年发生的事情。
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快,所以我现在认为,医生可能不再需要完全依赖于经验了,如果说过去是“经验时代”,可能现在逐渐迈入了“循证时代”和“精准时代”。举例来说,血中性粒细胞升高说明是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加则是病毒感染,需要遵循检验证据。精准时代,就是说甚至还要更加细分,测新冠核酸咽拭子就是精准医疗。
Vin告诉我,生命的本质是一种平衡。咨询后半段我逐渐也领悟到,对啊,医学的本质也是一种平衡。就像眼睛如果生病了可能是糖尿病、血糖太高造成的,这就在说器官和器官之间需要达到平衡。但是像青光眼,青光眼患者中A型性格较多,脾气急躁,所以生理和心理之间也需要平衡。再往下想,人和人之间需要平衡,人和自然之间需要平衡,人和社会之间需要平衡。借助平衡的视角,会发现越来越大的世界。
当转换视角去重新思考的时候,就不会把医学看成一个技术活、计件活,我可能享受到的不完全是挑战了疑难疾病之后的价值感,更多地还会感受到认识了更多的世界和更深层的规律,更多了一种充盈感。 这是我在做咨询中体会到的。这些体会让我觉得,职业化信念是可以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给我们的内心提供补给的。
想明白了之后,我想未来要做的是,不仅要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引进到国内,更重要的是要做原创性的科研去引领这个行业的发展(有了这个愿景的时候,我都被自己吓了一跳),去提升医疗、科普、科研、科技成果的转化,于是在规划未来目标时方方面面对自己都有了新要求。现在我终于知道,无论环境如何改变,我们就是要有一种开放的和敢于作为的心态去面对。
就像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的那样,当你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时候,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但是当你愿意把握机会的时候,这就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充满了机会。 最后,感谢Vin的帮助,让我在这段时间里能心平气和 地 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不再迷茫。
Vin想说的话:
我们在工作时基本有三种状态。
一种状态是把职业当作反光镜,工作的负面情绪会折射到你的内心,所以得时不时发泄出来;还有一种工作状态是把工作当作透镜,光线直着进、直着出,工作对你来说几乎就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第三种是把职业当作窥镜,就像一副拼图摆在你面前,本来是零散的,但是透过这些拼图,你可以看到更多关于人性、善恶、生死等等更深刻的东西,会有智慧闪现其中。这种情况下,职业不仅不会消耗你,反而会有一定的补给。
举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的职业生涯有20多年了,第一个阶段是技的阶段,能力越来越熟练。第二个阶段是艺的阶段,当你知道不同于别人的优势是什么,会变得更加自信,这是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拥有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第三个阶段是理的阶段,理就是哲理,逐渐认识到人生本质上是一个平衡的科学。
在这个阶段,会把工作更多地看成一种修行。所以技、艺、理是不同的阶段,我从不同的阶段走过来,就是今天这样的状态。咨询客户来的时候,我看到的不完全是一个点,接触的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因为人有情感、有家庭、有故事,有自己的观点。每一次接触,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就更完整、更充分一些,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自洽的逻辑体系。
我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是,我们的职业是一个可依靠的途径。医生、记者、教师、工程师、农民工、公务员……年轻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其实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情怀,只是随着环境的改变,慢慢可能我们忘记了最开始的那些情愫。当我们看见身边的人都在拼命赚钱、养家,那是不是我们也要那样去“同化”自己,我倒觉得未必。
拿医学来说,大家都知道医学是为了救死扶伤。但是我认为,救死扶伤里的“伤”也包括自己的伤;治病救人里的“人”也包括你自己。怎么样才能在救人的同时渡己?其实这就是一个问题。医学的本质在于帮助,这是最开始的医学的本质。当你回归到最原始的情况,可能就不一定把自己给同化了。
客户来访时大多会有些抑郁的情绪和状态。 说“睡不着觉”“什么都不想要”“人生没意思”。 灌输式、考级式的教育和机械化的管理,很容易让人失去自己的价值追 寻 。
好像考试考不好,工作找得不好,我的人生就没有价值了,甚至感到自己只是来世界上浪费粮食的。 或者别人都那么优秀,我只是父母的一个累赘。 人会在比较中慢慢地迷失自我,所以我认为,在比较中失去的,要从存在中 找 回来。 我们要学会找到我们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找到我们自己的闪光点。
“怎样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这个问题,我给不出一种绝对的标准答案。就像我告诉瞿锦,把目光收回到现下,以职业为窥镜,就有可能顺着时间的绳索,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祝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