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你好,我是光于,见字如面。
没有发现的问题,有时候最要命,因为你可能在里面待上1年、3年、10年甚至一辈子都出不来。
如何发现卡点和问题,往往是破局的关键。
废话不多讲,直接说结论: 把事情拉近,想得更细一点,往往是找到卡点和破局点的方式。
下面具体讲三种常见的操作方法:
1、从抽象到具象
2、细分细分再细分
3、切分时间
本文是《个人战略基础框架》5套中《成事的今日实践框架》的补充内容,需要这套方案的小伙伴,文末加微信领取。
个人成事赚钱的5套基础框架,1-2年小成,3-10年大成
— 1 —
抽象到具象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行动和项目止步不前,就是因为思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
有人天生擅长抽象思考,有人天生擅长具象思考。 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往往倾向于抽象思考,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往往倾向于就事论事的具象思考。
抽象思考让人把握规律,但可能落不了地。
具象思考容易落地,但可能思考深度不够,很多思考经不起环境和时间的考验。
抽象思考和具象思考往往是本能和习惯,大多数人会倾向于其中一种思维方式,而无法兼顾另一种思维,带着这种思维惯性做事,就可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从抽象到具象,往往需要刻意练习,而刻意练习的前提是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例子1: 今年我要减肥20斤。
这个计划就比较抽象,不具体,从起点和源头开始,这个计划就基础不牢,大概率会以失败收场。
正确做法应该是,把这个抽象的概念进一步具体化,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比如每天慢跑1小时,饭量控制在1碗,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质(抗饿),每天喝2000毫升水等。
例子2:为了健康,我要多喝水。
同样的道理,多喝水也是个抽象模糊的概念,而行动是具体的,需要进一步从抽象到具象,否者可能导致行动的时候卡壳。
比如,把多喝水换成,我要准备一个2000毫升的瓶子,每天喝1瓶,就保证了每天的摄入量。
例子3:我要解决客户孤独的问题。
营销中,在说客户痛点时,很多人说的痛点其实是抽象的,需要进一步具象化。
真正的痛点,一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抽象的痛点只存在于思维中,而现实世界的痛点一定是非常具体的。
就像医生诊断,他不会抽象的问你有什么痛点,然后给你一个治疗方案,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问你哪里不舒服,按一按某个部位,问你是不是这里经常会痛。
针对抽象痛点做营销,打击度不够精,潜在客户看了你的广告可能也无感。
针对具象痛点做营销,打击度会非常精准,客户能瞬间被你的广告吸引和戳中。
日本的企业家经常说,回到现场,真相在现场,现场有神明,就是这个道理,经营者要改善经营,有深入一线的必要,不深入一线,头脑中机会充满一堆抽象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和真实情况并不一致,长此以往,决策和经营就会出问题。
读历史也是如此, 我们经常会用简单的概念去给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判断,张学良是名将、康有为是大师、汪 精卫是汉奸等等,但 拉到历史人物做决策时 具体的处境,看到 内中逻辑,我们可能会产生 不一样的看法。
— 2 —
细分细分再细分
找方向,细分之后没有找到,或大致看了一眼,就说,这个方向已经饱和了,没有什么机会。
而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例如,营销这个大赛道可能增长比较慢,但营销赛道之下的小红书营销教练这个细分赛道,可能就是10倍速增长的机会。
在你认为已经没有机会的方向,可能藏着10倍速增长的机会,只是你没有想得更细。
— 3 —
切分时间
大部人的事业之所以长期原地踏步,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只有一对抽象的大目标大计划,并没有把目标和计划落实到每天。
每天的目标都不可控了,凭什么说未来3个月、1年的目标能实现?
而真正进入成事状态的人,会自然发现,具体到每天还不够,还有把每天切分为多个时间段,单独考察这些时间段——这个时间段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哪些原因导致了核心目标经常无法完成?有哪些方案可以解决这些原因?
在《成事的今日实践方案》中,有一条是: 找到导致【今天】被荒废的原因,并设计对应的解决方案
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原因是: 各个时间段的目标不清晰,没有截止时间,没有提示,目标不够非黑即白,有大量妥协和浪费空间。
解决方案是三步:
1、明确各个时间段的核心目标
2、明确导致目标经常无法完成的常见错误
3、设计对应的解决方案
如下图所示:
由于进化和教育的原因,人类的思维其实是存在很多漏洞的,这些漏洞如果无法规避,就可能导致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止步不前。
从抽象到具象
细分细分再细分
切分时间
……
把事情拉近,想得更细一点,往往是找到卡点和破局点的方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