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期待不用改变自己,用一个方法马上解决问题的人,永远在“处理”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悦哥
有很多没有付费咨询的朋友,向悦哥请教一些自己的问题,我也会尽心给出建议,但最后发现他们去用方法解决问题的结果还是时好时坏,尤其是亲子关系或亲密关系方面。
在她们再次找悦哥抱怨方法不灵时,我一开始以为是方法要见效是有个过程的,她们只是太心急了。问了几句细节,才发现,她们把我建议中“术”的部分用得有点变形了,而变形的原因,是道的层面没有吃透,就是在自己心态建设上的改变没有做,就急着改变孩子或爱人。
悦哥一开始想的是:可能有的朋友,就是抓不住别人建议的“重点”,重点是道不是术,道的层面理解了,术这东西不用学,自己根据当时的场景、问题、人物关系等因素,完全可以自己生成一个适合的“术”出来。
再思考下,为什么这些朋友会忽视“重点”呢?是我没有表述清楚吗?自己回忆还真不是,当时都一一确认过,对方也复述得非常好,还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道的层面,也就是自己用什么心态和思考模式去看待这个问题,可为什么回去一用就“变形”了呢?
再问为什么,还会发现一些可能性:一个是太希望看到问题的解决了,希望孩子不再拖延写作业、希望爱人不再和自己“抬杠”,希望这听上去可行的方法真的马上见效,至少要见到一些改变吧。这个着急的心态,早就把平和接纳这些心态顶飞了。
另一个是,所有的所谓道的层面、心态的层面,其实本质都是改变自己,明明改变别人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改变自己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可就是不愿意改变,甚至下意识地忽略这部分重点。
悦哥再次重申,我们无法通过“沟通”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就算你用暴力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其实只是解决了表面,孩子内心还是不服或等待“复仇”的。问题只是被处理了,没有被“解决”。
人际关系问题,只能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语言、语气、表达的内容(从指责变为发现对方的贡献、优点、不容易)、神态、肢体语言……改变了这些,就改变了和对方之间的关系,关系改变了,对方对你的态度自然会因为关系而改变,那么就达成了改变对方的结果。而且就算对方不改变,你自己的心态改变了,很多以前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别忽视改变自己,别忽视建议中的重点,更别干一件最傻的事情,就是跑到给你建议的人那,抱怨建议无效。至于为什么,或真的无效,应该怎么接着向对方请教,我不说方法,留给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