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则贴子,大意是,给上司辛辛苦苦当了三年的小弟,任劳任怨,最后发现,被利用了,被压榨了。
接下来的内容,既是写给刚入职的年轻人,也是写给在职场上工作多年的,已在承担管理工作带下属的管理者。
作为刚入职的年轻人,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指望所有人都对你好,也不可能遇到的都是坏人;更不要想当然的以为听上级的话,就可能得到上级的帮助然后事业一路顺风。
那么何谓正的心态?
有自己的目标,专业一点说,就是有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在职业规划的基础上,一切围绕提升自己的技能开展工作。
所谓正的心态,有方法层面的,也有态度层面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工作中,就有方向与主次;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然后所有的工作都围绕这个去开展,尽可能的在这个岗位上,学到跟目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这里还要啰嗦一两句。不管处于职场的任何阶段,一定要时不时了解一下,你所在岗位,最牛的水平,需要什么样的综合能力,越具体越好。这是你未来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要实现的自我。
同时,也要了解,目前的自己处于什么段位。两者之间的一增一减,就是差距,也是你的机会。
这里,有个最简单的方法供参考。到人才网上找十份跟你同一职位序列的,最高级别的简历。比如人力岗,找一找总监或是首席人才官。
实际上,做到了这些,已经无所谓上司是利用你,还是培养你。利用固然让人不爽,但你也可以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去学习、验证。当然,要是培养你,就更应该好好珍惜。
要是你所在的岗位已经不能让你学到更多东西,又或是你知道的东西,没法在这里得到实践,那就要换一个地方。
具体点说,比如你现在是个文员,基本上做的都执行类的工作,但你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更高二三个等级的岗位需要的知识,这时候要是在这里没法让你尝试,那就是换地方的时候到了。
当然,这里也有一些人会走入一个误区,有些上司让给机会做与岗位明显不匹配的工作,就觉得自己就该拿到相应的待遇,不然就是被压榨,有这种想法的,那就需要反省。后期专门讲一期,什么样品格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与栽培。
这里需要聊一聊,如何区别上司是培养你还是利用你。
一般培养你的上司,每做一件事,他都会提前告诉你,为什么做这件事,或是事后会告诉你。你做错事的时候,他会帮你担责任,他会带着你复盘你错的地方。
平时,他会教你跳出你现在的岗位看现在的工作,教你更高层次的工作方法。比如你是一个文员时,他可能通过某个事件,让你体验不同级别,是如何处理同一件事的。
我刚入行人力岗时,我的上司就带我做岗位模型。当时非科班出身的我,简直痛苦的一比,现在回想起来,要不是他当时给了我那么多超出我当时能力范围的事,我一定不会在后来的短短三年内,就在人力行政岗上独档一面。
同样的培训,文员做的可能就是出个通知,把人召集起来,签个表,拍个照啥的,都是一些具体的工作。
但经理层面的,可能涉及的培训的规划,调研,课程的研发,和培训结果的收集等,从关注事务性的工作,到了设计、规划的工作。
反过来,要是你的上司交待你的工作都是一些重复性的,有功劳自己捞了,有事让你背锅。
你在同一个岗位干了三年以上,除了本职工作,啥也没学到,有些甚至防着你学他的本领,害怕你取而代之。
遇到这种情况,得赶紧走。
接下来是给一些带团队的管理人员说的。
衡量一个管理人员,是否成功,除了带领团队冲了多少业务,自己得到多少工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培养出多少人才。
一个管理人员,业绩很好,但是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下属,那么大概率上,这个领导是踩着弟兄们的肩膀把事办成的。
看似成功,实际上也是失败的。
这类人,离开了公司,给公司啥也没留下,自己也没啥强关系的人际网络。
中国历史上,说有二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另一个半是曾国藩。他们三人都有一个非常类似的特点,就是培养了很多弟子。
远的不说,就说说曾国藩,晚清的大多有出息的干部,都跟他有关系,跟他亦师也友。其中最为出名的安徽人李鸿章,很多处理国际事务的本领就是跟他学的。
同时代的左中棠,聪明才智高于曾国藩,收复新疆,功业也不差,可为啥最后,都服气曾国藩,有曾的为人处事方面,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不得不让他服气。
对比之下,左的手下能拿得出手的,五个手指头都够用了。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要是没有培养下属的格局,那么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
所谓水张船高,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管理人员,总是担心下属能力强了,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实际上,这类人,大概率上上位的手段不见得光明,另一个能力一定有限,往往没有不断与时俱进,学习的精神。
在跟我接触的学员和下属中,只要愿意学的,我都会把所有的知识、技能告诉他们。从来不会担心他们学会了,会把我怎么样。因为我的知识也是一直在迭代的,也许今天我觉得很不错的一个方法,过一段时间,就有了更好的方法可以替代。
最后,希望后来者能树立正确的职场观,明确职业规划,把心思都用在长本事上。上位者,不仅关注业绩,也要把培养下属当成一个终身的职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