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不满,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怎样做好正确的事?

1. 怎样判断一件事值不值得做? 这还不简单?就看这件事有没有好处嘛!就是,做这件事,能不能在物质、健康或者心灵情感层面得到满足。比如说,秋天了,喝一杯奶茶让我感到惬意,这就是一种满足。

2. 但其实,除了收益,我们常常忽略了另外一个维度,就是满足的持续性。 就是说,做了这件事获得满足可持续多久?衰减的速度快慢?比如,学会游泳,这项技能会伴随你的一生,但如果吃一块蛋糕,可能3分钟,满足感就消失了。

3. 那么,利用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把所有事情划分到4个象限。

4. 第一象限:低收益+难持续。 这是一些最没意义的事情。比如,毫无意义地拖延和犹豫,在大街上毫无目的地闲逛,参加没有价值的应酬等。

5. 第二象限:高收益+难持续。 比如,在社交平台上闲聊,无目的地刷短视频、打游戏、追剧等。可以得到很高的即时享受,但满足感消失很快,时间被浪费了,只留下一些愧疚。

6. 第三象限:高收益+可持续。 就是那些很有意义,而且能够长期获益的事情。比如,去报一个高价值的课程,听一场行业大牛的演讲,参加一个高峰论坛,使自己在认知和技能上有一个快速的突破。

7. 第四象限:低收益+可持续。 是指那些收益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成效,只有长期持续才会从量变到质变的“难而正确的事”。比如,每季度审视一次职业规划,每周做一次工作复盘,每天健身20分钟,每天写作300字等。

8. 了解了这些,你可能会说,尽量不做第一象限的事,少做第二象限的事,尽量多去做第三象限的事,不就行了吗?还真不一定行。

9. 原因是,第三象限的事情通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条件或成本非常高,而且这些事情本身就能给你带来很强的愉悦感,所以并不需要刻意去做。

10. 那些杰出的人士更关注能带来复利效应的第四象限的事。 坚持长期主义,培植成长性思维,慢慢地超越了绝大多数人。

11.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呢? 就是相信一切是变化的,条件是可以转化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能力是可以成长的。从来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当下没有条件,我就创造条件。一切操之在我,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12. 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成长性思维呢? 原因有3个。

13. 一是感觉已经成功的人,担心失去罩在头上的光环,不敢去探索新的事物。二是完美主义者总是在不断地调查研究、搜集数据、论证分析,但就是不开始实践,错过了机会窗。三是把阻力看得过大,不敢面对现实,再好的设想也会胎死腹中。

14. 怎样培育成长性思维呢? 有3个方面。

15. 一是立意高远。 一个人最大的能量,来自于心之力。心存宏大目标的人才会竭尽全力。否则,如果不知道要往哪里去,怎么走都是逆风。 二是果断行动。 行动者不给自己拖延的机会,在犹豫徘徊的念头出现之前,就将其熄灭。先开枪,再瞄准,在行动中得到反馈,迭代方案,最快达成结果。 三是积极坚韧。 悲观者还在欣赏静态的“正确”,而乐观者已经在小步快走,在快速试错中抵达了终点。


(职场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