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们家有多少钱”,家长4种回答,造就孩子4种人生!

本文转自:西红柿妈妈

孩子长大过程中,会经常问一些让家长措手不及的问题。

比如有一次,我妹带她儿子去商场玩,孩子看上了一款玩具非要买,而我妹不同意。

当时这孩子就问:“妈妈,我们家到底有多少钱呀?”

我妹直接回了一句:“很穷,咱们随时有可能吃不上饭了,你可不能再买玩具啦”。

然后她儿子真的不闹着买玩具了,但自此之后总低着头走路,不敢跟其他小朋友玩了。

后来我沟通之后才知道,这孩子真的以为家里很穷,变自卑了。

其实当孩子问你“家里有多少钱”时,咱们的回应很关键,不同的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家长别不当回事。

第一种回答:咱家很穷,你别乱花钱了

这样的回答看似是在教育孩子节俭,实则可能在孩子心里埋下“负面种子”,不建议这么说。

就像上文中我的姨侄子,因为我妹随口说的“家里穷”,他就认为自己可能随时“活不下去”了,长期会被焦虑和不安裹挟,很难正常生活。

另外,有的孩子会认为自己“不配拥有玩具和一切好的东西”,越来越自卑,等他们长大后也会认为自己不配争取好的机会,从而错过许多发展的机会。

而且,童年被过度压抑消费欲的孩子,成年后可能通过疯狂购物来弥补心理缺失,陷入“报复性消费”的陷阱,这对孩子将来理财和事业发展都是很不利的。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小时候她妈妈也总说“家里穷死了”,她连5毛钱的冰棍都不敢要。

工作后她月薪8000,却每月花光工资买奢侈品,衣柜里堆满没拆吊牌的衣服。

“每次花钱都像在报复过去的自己,明明知道不该买,就是控制不住。”

她甚至因此欠下不少的信用卡债。

第二种回答:我们家有的是钱,你可以放心大胆地花钱!

我认识一个落魄的“富二代”,他父母是做大生意的,他要啥就买啥。

当他问家里有多少钱时,父母总说“我们家有你一辈子花不了,你怎么花都行”。

当时他每个月的零花钱都有几千块,父母再这么一说,他花钱更大手大脚、毫无节制了,经常买这买那。

但他父母后面做生意失败了,还欠下了不少外债,他想要买最新的苹果手机,都没钱,他只能哭着骂父母是骗子。

现在他上班了,每月靠借钱维持“富二代”生活,依旧花钱没节制,还以为自己是“大少爷”呢。

不管家里有没有钱,父母都不能说“家里的钱,是孩子可以随便花的”。

不然孩子从小就没金钱概念,以为钱是“大风刮来”的,想要的时候就有,完全不知道钱是父母辛苦赚来的,更不懂理财,孩子长大后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之中。

第三种回答:你小孩子问这些干嘛?长大后就知道了!

可能有的家长会想,上面哭穷和“炫富”都不行,那我回避孩子这个提问就好了吧!

堵住孩子的嘴,可不是好的方法,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

毕竟孩子提出这个问题,多少还是对钱有所认知的。

你不说出家里的,孩子反而会更加焦虑不安,他会担心自己随时吃不上饭,同样会感到自卑,以后的人生可能如履薄冰。

第四种回答:家里的钱是爸爸妈妈辛苦赚来的,看看我们是怎么花的!

作家刘瑜曾在书中,分享过女儿问钱的故事。

当她女儿问“我们家有钱吗”,她拿出工资条说:“这是妈妈写文章换来的钱,它要先去交房贷,再去超市买牛奶面包,剩下的会分成三份。

一份给你交学费,一份存起来应对生病等急事,还有一份是你的零花钱。

后来她女儿主动提出:“不买最贵的画笔,因为便宜的也能画画,省下来的钱可以存起来”。

家长这种回应的智慧在于:用可视化的方式,让孩子理解“金钱是流通的资源”,具体如何赚、如何花有意义,孩子都会明白。

父母这样回应,孩子能学会真正的节俭,也能学会理财,长大后财务状况更好。

像普通家庭,虽然没有作家那么有钱,但可以告诉孩子家里的真实情况。

钱是“够用”不是“不够用”?

父母和孩子可以如何规则,让家庭财务状况变得更好?

家长都可以和孩子真诚探讨,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会过度担忧和自卑,也不会乱花钱,反而他们的财商会越来越高。

除此之外,咱们要告诉孩子:“没必要和其他同学的家里比较有多少钱”。

龙应台的儿子曾问:“同学家有游艇,为什么我们没有?”

龙应台回答:“他们的爸爸可能没时间陪孩子吃饭,妈妈每天能陪你散步,这是我们自己选的生活呀。”

后来儿子作文里写:“我家没游艇,但有满书房的书,比游艇珍贵。”

孩子问别人家有钱时,其实是在确认“咱家好不好”。

我们可以像龙应台这样说,用陪散步、看书这些具体事告诉孩子“幸福不只看钱”,他们才懂亲情健康比钱重要。

当孩子问“家里有没有钱”时,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家长可别回答错了。


(职场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