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茶水永远比酒烫嘴,领导的脸色永远比天气预报难猜。记住这三要三不要,比写十年材料都有用。
一、要当"双面胶",不要当"放大镜"
领导念错文件别当众纠正,要说"这个提法有新意";同事工作失误别急着告状,要说"年轻人需要历练"。在会议室当众表扬的人,在洗手间单独提醒的事,才是聪明人的生存之道。当年财务科小王发现处长报错账,发工作群@所有人整改,第二个月就被调到地下室管档案。
---
二、要学"变色龙",不要当"铁公鸡"
给怀孕的女领导送婴儿用品叫"关心同事",给男领导送钓鱼竿得说"借您试试手感"。记住三送三不送:送特产不送现金,送健康不送首饰,送心意不送承诺。隔壁办公室老赵给新局长送进口钢笔,局长夫人转头就举报,要是换成局长老家断货的降压茶,结局会不会不同?
---
三、要做"糊涂仙",不要当"明白人"
看见领导车里的香水味要假装鼻炎发作,听见同事骂上司要立刻打开抖音外放。食堂里聊八卦别接话,只说"今天红烧肉挺嫩";酒桌上谈是非别附和,多夸"李科长的酒量真海量"。知道太多秘密的人,最后都成了会议纪要里的"某位同志"。
有人说这是教人圆滑,但现实是:坚持原则的老张58岁还是科员,会"来事儿"的小刘35岁就提了副处。
体制内的人情世故就像单位发的福利大米——你可以清高地说不要,但别忘了家家都有煮饭锅。
---
下次看见新来的硕士生跟领导据理力争,别急着佩服他的勇气。等三年后他还在原地打转,你就会明白:在体制内,情商比学历金贵,分寸感比能力值钱。
活得好的智慧@鸟木为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