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衣服加上密码锁
为防钻空子消费者“蹭穿”,商家脑洞大开
记者 胡玲玲 徐宁
这个“双11”,面对“薅羊毛”的蹭穿行为,商家们的反制手段再度升级。起初,商家把吊牌越做越大,做成显眼包:尺寸堪比A4纸,色彩鲜艳、层层叠叠。现在,更是有卖家直接给衣服挂上密码锁,将物理防御进行到底,直到确认收货环节,才会告知顾客密码。商家频频升级的奇招,能堵住“蹭穿完就退货”的漏洞吗?
“去年我们家羽绒服就被退了好几十件,都是穿着痕迹明显的,每件损失四百多,加起来超过六千元。”北京卖家王先生今年10月下旬就提前出手,给羽绒服拉链装上了密码锁,“一把锁成本3到8元不等,特意选沉甸甸的大号锁,有下坠感,穿着不舒服,挂着出门很尴尬。”
给衣服挂上密码锁并非突发奇想。去年临近“双11”的销售末期,王先生就尝试过各种方法防蹭穿,背后原因正是居高不下的退货率。据他透露,其店铺在某平台的退货率高达85%,有平台更是近乎卖一单被退回一单,所以他关闭了该平台的网店。
社交平台上,商家出招,“羊毛党”拆招,有网友发布各类无损拆吊牌教程。王先生坦言,近半个月尝试使用密码锁反制蹭穿后,还没有收到退货申请。但巨型吊牌其实用处不大,“吊牌做得再大,也挡不住有人直接剪掉。只要顾客能将衣服退回,后续有纠纷时,平台依然倾向于买家。”
王先生对此颇为无奈。他提到,有顾客将明显穿脏的羽绒服清洗后退货,他拒绝后,却在平台申诉中败诉,仅仅获得20元的象征性补偿,想报案或打官司,时间和费用成本都是小商家无法承担的,一单恶意退货,就相当于好几单白干。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表示,类似巨型吊牌的尝试,或许能解商家一时之困,但并非长久之计。服装这类快消品退货率长期居高不下,部分原因可能是款式规格不合适,也有部分消费者恶意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解决电商平台高退货率问题,需要思考买卖双方如何重构信任,平台则应探索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