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孙齐溪
新学期伊始,中小学“发型令”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据报道,福建三明一中学针对学生发型问题出台新规,强制要求女生剪“斜面短发”。当地教育局就此事做出回应,建议学校“不要那么苛刻”。其实,发型也是学生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多留点空间未尝不可。
教育,从来不是把学生塑造为千篇一律的模样。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发型,正是学生展现个性美的窗口之一。在合理范围内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发型,能让他们在美的探索中,逐步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塑造与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适度的发型自由,有助于学生释放压力、增强自信,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统一的蘑菇头或许整齐规范,却可能让那些渴望展现独特的孩子感到压抑,甚至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
当然,追求发型自由并非主张过度行为。在发型管理上,学校可以制定基本规范,比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不烫发、不染发”“男生不留长发”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征询学生家长意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发型令”的争议,本质上是教育理念的碰撞。不必是强制与服从的零和游戏,也无须让家长深陷“两难”处境,在规则与个性间,为学生保留一块发型上的审美自留地,而这也才是教育本应有的智慧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