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前不久,看到某知名国际品牌推出最新款女鞋,其中一双乳白色的塑料女凉鞋,竟然和我童年穿过的凉鞋款式基本相同。当时的流行款凉鞋,竟然在40年后成了国际最新流行款,原来时尚真的有轮回。
童年时,每年入夏,在城里上班的父亲总会帮我和妹妹各买一双凉鞋,小脚丫每年都在长大,鞋码都不一样,但父亲只需张手在我俩的脚丫上比画一下,就能为我们姐妹俩买到大小合适且当年时髦的凉鞋,从没偏差过。
当时的凉鞋都是塑料质地的,款式每年大同小异,颜色都是乳白色。新买的塑料凉鞋洁白晶莹、细腻如凝脂,鞋面有蝴蝶、花朵等图案,有的还装饰着亮闪闪的珠子……每年的新款凉鞋,在我等小女生心里,犹如公主的水晶鞋,足够让我们开心一整夏。
塑料凉鞋穿着不仅轻便,也清凉透气,那时,凉鞋还被叫作“空气鞋”,大抵就是这般意思吧。塑料凉鞋不怕水且耐脏,对于当时的农村孩子来说实在太适用了。农村泥地多,雨天外出踩得满脚都是泥浆,鞋底也沾满烂泥,穿塑料凉鞋只需用水冲冲,顶多脱下鞋子敲敲鞋跟,甩出里面的泥浆和小沙石,就干净如初了,不像皮凉鞋那般娇贵,不能踩泥水,且容易变形脱胶。
记得那时我们这些小女生喜欢结伴到溪边洗衣裳,洗完衣裳后,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刷凉鞋,小心地除去鞋底缝隙里的泥巴和小石子,打上肥皂,将脚底踩踏得有点发黄的部位细心刷洗一番。刷洗后的凉鞋焕然一新,在阳光下,闪耀着晶莹的亮光。我们穿上“水晶鞋”,在清澈的溪水映衬下,真的犹如童话里的小公主。
那时的我们,整个夏季仅有这么一双凉鞋,上学穿,放学也穿。我们穿着凉鞋走在田埂路上、上山捡柴火,经常是夏天还没过去,凉鞋已被穿坏。见我们的凉鞋坏了,母亲偶有诸如“歹牛熬损索”的责备。当然,她也仅是说说而已,说完便会用灶孔上烫得发红的拨火棍补凉鞋,当然,这样补出来的凉鞋有黑黑的烫痕,不好看,也不耐穿。大多时候,我们会把穿坏的凉鞋拿到村头合作社门口的补鞋摊,补鞋师傅用透明的胶线缝补裂口,这样的补法美观且看不出修补的痕迹。有时,我们还会干脆把凉鞋坏掉的带子扯掉,凉鞋就成了拖鞋,穿着趿拉着走,直到实在不能穿了,就当成废塑料卖给走村串巷的收破烂的。
1990年的夏天,那年我16岁,考取师范进入面试,父亲很高兴,他听说面试得穿得端庄漂亮些,就带着我到县城唯一的百货商城,买了一套裙装,然后又帮我挑选了一双白色有波点的真皮凉鞋。后来,我穿着这双皮凉鞋,走出小镇,到城市求学。
时尚有轮回,爱也有轮回——参加工作后,每年换季时,我都会为父亲添置衣物,不需他试穿,我就能为高大魁梧的父亲买回合身的衣物。只是,当年我的鞋码是逐渐加大,而父亲衣服的尺码却是在变小的,已是耄耋之年的父亲身板不再挺拔,肌肉的流失使他不再魁梧,在三十几年的时光里,我为他买的衬衣从43码到现在的40码,刚好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