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防晒,很多人会下意识觉得“只有夏天才需要”,毕竟夏天阳光灼热,晒黑、晒伤的风险肉眼可见。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典型的防晒误区——紫外线可不会因为季节变化就“休假”,无论春夏秋冬,甚至阴雨天、室内,它都在悄悄伤害我们的皮肤。冬天看似阳光温和,可雪地会反射70%以上的紫外线,加上空气干燥,皮肤屏障更脆弱,紫外线对皮肤的穿透力反而更强;春秋两季虽然气温适宜,但紫外线强度并不低,尤其是春季臭氧层较薄,紫外线辐射量甚至比夏季还高,不少人春天莫名晒黑、长斑,就是因为忽视了防晒;就连阴雨天,云层也只能阻挡部分可见光,UVA(长波紫外线)依然能穿透云层,深入皮肤真皮层,加速皮肤老化。而且学生党、上班族每天需要上课、通勤,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环境中,若只在夏天防晒,全年累积的紫外线伤害会让皮肤出现细纹、色斑、松弛等问题,甚至增加皮肤问题风险,所以防晒绝不是夏天的“专属任务”,而是全年都要坚持的护肤重点。
1.不同季节防晒,核心区别在“强度”而非“要不要”。虽然全年都要防晒,但不同季节的防晒策略可以根据紫外线强度灵活调整。夏天紫外线最强,建议选择SPF50+、PA++++的高倍防晒,出门前20分钟涂抹,每2-3小时补涂一次,同时搭配遮阳伞、防晒衣、帽子等物理防晒,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紫外线峰值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春秋两季紫外线强度适中,可选用SPF30+、PA+++的防晒,日常通勤涂抹一次即可,若长时间在户外(如春游、秋游),则需要适时补涂;冬天紫外线相对较弱,但在雪地、高原等场景下需提高警惕,可选择SPF30+、PA++的防晒,若室内靠近窗户,紫外线也会透过玻璃照射皮肤,长时间伏案学习、工作时,也建议涂抹低倍防晒或拉上窗帘。
2.这些“隐形防晒场景”,最容易被忽略。除了季节因素,很多“隐形防晒场景”也常常被忽视。首先是室内防晒,普通玻璃能阻挡大部分UVB(中波紫外线),但UVA穿透力强,即使在室内,靠近窗户1-2米范围内,长时间暴露也会受到紫外线伤害,所以学生党在教室靠窗座位上课、上班族在窗边办公时,都需要做好防晒;其次是阴天防晒,阴天云层虽厚,但UVA 的穿透率可达80%以上,不要觉得“没太阳就不用防晒”,否则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晒黑、晒老;最后是高海拔、雪地、海边等特殊场景,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紫外线强度比平原高20%-30%,雪地和海面会大量反射紫外线,这些场景下即使不是夏天,也需要用高倍防晒并加强物理防护,避免皮肤受到强烈刺激。
3.正确防晒不仅防黑,更是在“抗老护健康”。很多人防晒只关注“防黑”,其实防晒的意义远不止于此。紫外线中的UVB会导致皮肤晒伤、发红、脱皮,长期暴露还可能增加皮肤问题风险;UVA 则会深入皮肤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导致皮肤出现细纹、松弛、色斑,加速皮肤老化,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年纪不大却满脸细纹,很可能是长期忽视防晒的结果。对于学生党来说,现在开始坚持全年防晒,能有效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累积伤害,延缓皮肤老化,让皮肤长期保持健康状态;而且正确防晒还能避免因晒伤、晒黑影响颜值,减少后续护肤的麻烦,毕竟比起晒后修复,提前做好防晒才是更省钱、更有效的护肤方式。
文内图片来源@圣火喵喵教之朴朴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