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间的时光履痕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

周玉成

手表见证着时间的流逝,可于我而言,它所承载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家风传承的不息火种,在时光里生生不息,激励着我们坚定意志,健康成长。

记得读初中时,我家离学校很远,每天早起上学,中午、下午放学回家吃饭,晚上还要去学校上自习,时间必须卡得死死的,不然就会迟到。校园里,少数家境富裕的同学已经戴起了手表,看着他们自信潇洒地抬起手腕,我好生羡慕。当时,在我们偏僻农村,手表还是“稀罕物”,对我家来说更是奢侈品,奶奶、爷爷高龄多病,经常需要花钱看病,家里除了母亲养鸡用鸡蛋换钱之外,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有一次,我起晚了,上课肯定会迟到,考虑会被班主任留校背课文,我索性躲到桥洞里睡一觉然后回家去。老师发现后,上门家访,母亲恨铁不成钢,痛揍了我一顿,那时的我,满心都是委屈与不服。

母亲洞察了我的心思,第二天,温和地对我说:“儿子,娘看得出你喜欢手表,虽说你没开口,可娘心里明白。手表,娘想办法给你买,但你得好好读书,别再逃学了。”我慌乱地摆摆手,连声道:“不要,不要!”我心里清楚,买手表谈何容易。当时,一块钟山牌手表,价格高达30元,一只鸡蛋只能卖七八分钱。

没过多久,母亲拿着一块崭新的钟山牌手表,递到了我的面前,并说:“儿子,我托人在街上(县城)给你买的,你戴上好好学习,争取考上个好学校。”看着母亲喜悦的表情,我用颤抖的双手接过这块手表,心里暗暗发誓,要安排好时间,下课了就赶紧回家帮忙干农活。之后的日子,我做到了学习、干活两不误,也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时光荏苒,1982年10月,我进入煤矿工作。母亲经常托人给我写信,嘱咐我:“做人做事就要像手表一样,一步一个脚印。”1983年3月的一天,母亲一路颠簸,坐了两天的车来到煤矿。她晕车厉害,脸色焦黄,一看就是刚呕吐过。见到我,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儿子,你在外头娘不放心,就来看看。”那一次,我们母子聊了很多,她反复叮嘱我:“要努力工作,手脚勤快些。不要跟人家比吃比穿,要坚持学习,做个有文化的矿工。”望着母亲憔悴的面容,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泪水夺眶而出,哽咽着回应:“妈,您放心,我一定听话,好好争气,多看书,不让您操心。”母亲身上所展现出的勤劳、节俭、自强、严谨的品质,就像手表的特质,深深烙印在我心底,时刻鞭策着我勤奋工作、自律学习,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后来,我坚持继续考学、深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现在,一度“牛”气的手表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但于我而言,母亲给予我的那块手表,蕴含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它时刻提醒我要诚实做人、认真做事。它时刻警示我,要坚守本分,一丝不苟地对待生活、坚定不移地追逐目标。它时刻激励我,不要懒惰、不要懈怠,做一个有意义的人。

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块无形的手表,“滴答滴答”奏响着人生的旋律。


(时尚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8月31日 20:08[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