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也能讲故事?30个小朋友在睢县鞋博馆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研学之旅!8月27日,睢县总工会和妇联搞了个活动,带着孩子们去探秘制鞋的秘密。这不光是看鞋子,更是让孩子们知道家乡的产业有多牛,感受劳动的辛苦和文化的魅力。
走进鞋博馆,孩子们眼睛都亮了。展厅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鞋子,有老式的布鞋,也有新潮的运动鞋。讲解员讲得起劲,孩子们听得认真,有的还拿出小本子记笔记。鞋子不只是穿在脚上的东西,它背后还有历史和故事。比如,一双老布鞋,可能代表了过去人们手艺的精湛;一双运动鞋,可能藏着科技的进步。孩子们一边看一边聊,觉得鞋子就像一本活生生的书,翻开就能看到家乡的过去和现在。
接着,孩子们去了中乔公司的生产车间。这里热火朝天,机器嗡嗡响,工人们忙得不可开交。原材料一块块被裁剪、缝制、粘合,变成一双双漂亮的鞋子。孩子们瞪大眼睛,看着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干活。有的小朋友忍不住问:“这块布怎么就变成鞋子了?”讲解员笑着解释,制鞋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每一步都得小心。孩子们点点头,觉得做鞋真不简单。
高博宇是个五年级的小男孩,参观完后他特别激动。他说:“我以前只知道穿鞋舒服,今天才知道一双鞋要这么多人费心做出来。工人们真厉害!”他还说,这次活动让他开了眼界,觉得家乡的制鞋产业特别了不起。以后他想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为国家的制造业出力。
鞋子虽小,却能承载大文化。睢县的制鞋产业在全国都很有名,2024年全县鞋业产值已经超过200亿元,占了河南鞋业的一大半。像中乔这样的企业,生产的运动鞋不仅卖到全国,还出口到国外。孩子们在车间里看到,工人们不仅手艺好,还特别注重质量。有的鞋子要经过上百次测试,才能送到消费者手里。这让孩子们明白,家乡的鞋子能走遍世界,靠的是技术和努力。
这次活动不只是看热闹,还让孩子们学到不少东西。他们知道了制鞋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也感受到工人们的辛苦。有的小朋友说,回家要把今天看到的讲给爸妈听。还有的说,以后买鞋要挑家乡的品牌,支持本地企业。活动还教孩子们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认真做事、尊重劳动,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
说到制鞋,很多人可能觉得这行业很普通。但在睢县,制鞋是个大产业,关系到好多人的生活。工人们每天早出晚归,用双手把一块块布料变成漂亮的鞋子。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懂得了劳动的价值,也对家乡有了更深的感情。就像一双鞋,走得再远,也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努力。
活动还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试了试。有的小朋友在指导下,学着给鞋子缝几针,虽然手有点抖,但他们特别开心。有一个小女孩说:“我缝的线歪歪扭扭,但感觉自己像个小工匠!”这种亲手体验的机会,让孩子们对制鞋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工人多了份敬佩。
这次研学活动,不光是看和听,还让孩子们思考了很多。比如,鞋子是怎么从一张设计图变成真鞋的?工人们为什么能坚持做这么细致的活?孩子们在讨论中,慢慢明白了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他们还聊到,家乡的鞋子能卖到国外,说明中国制造有多厉害。这让他们觉得特别骄傲。
睢县的制鞋产业,就像一双双鞋子,带着家乡的文化和努力,走出了自己的路。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了产业的背后故事,也对家乡多了份热爱。以后,他们可能会忘了某双鞋的具体样子,但这份自豪感,肯定会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