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衣”穿出新鲜感,古着店圈粉年轻人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复古风潮涌动,个性消费升温

“旧衣”穿出新鲜感,古着店圈粉年轻人

  不少古着店会搭配复古元素布置空间。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古着店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出现,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这些店铺里,陈列着来自不同年代的衣服和饰品,每一件都仿佛带着岁月的故事,诉说着过去的时尚。从国际大都市到内陆小城,古着店逐渐形成了一股热潮,成为时尚消费领域中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张志恒 济南报道

爆发增长

五年席卷大城小市

  “第一次走进古着店,就像打开一个宝藏盒子,每一件衣服都有着独特的设计和历史感,那种不撞衫的独特性深深吸引了我。”正在济南市经三路逛街的古着爱好者刘琳说。如今,像刘琳这样钟情古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热衷于穿梭在古着店中,寻找那些独一无二的单品,为自己的穿搭增添别样风采。

  记者在济南市经三路发现,这条街上有八九家古着店营业。店里的衣服价格跨度很大:既有百元左右、学生党也能轻松入手的基础款,也有上千元的稀有款式、限量版的复古皮衣,还有工装风外套,总能吸引年轻人停下来试穿、拍照。

  其实不光济南,过去五年里,国内古着店数量一直在“爆发式”增长。最早是北京鼓楼东大街、上海灵石路、广州中山六路这些潮流街区,一家接一家的古着店扎堆开张,慢慢形成了有特色的“古着文化街”;后来这股风又吹到了二三线城市,不少小城也出现了挂着“Vintage”招牌的小店。

  全球商业数据平台Statista的研究显示,以古着为代表的服装转售行业,增速比普通服装零售快11倍,到2026年,这个市场的规模预计能达到2180亿美元。很多人好奇,“古着”到底是什么?常逛古着店的韩女士解释:“不是所有旧衣服都叫古着,得是距今20年以上、100年以下,有年代感又稀缺的精品二手衣,英文叫‘Vintage’。这个词最早从日本传过来,特指那些在二手市场淘到、有明显时代特色,而且现在已经停产的衣服。”

圈粉逻辑

既不撞衫还能跨时空对话

  “我应该是从两年前开始喜欢古着的吧,买毛衣和外套比较多。”韩女士向记者展示着自拍照,照片上她穿的正是去重庆旅游时淘回来的一件中古毛衣,“风格设计都很独特,而且不撞款。”韩女士表示,自己出去旅游时会把“目的地有没有好逛的古着店”作为选项之一,“每去一个城市旅游,古着店是必逛的,不同的商家审美不同,店里古着的风格也有差异。”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年轻人喜爱古着,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独特性。在快时尚盛行的今天,批量生产的服装充斥市场,撞衫成为许多人头疼的问题。而古着店中的每一件商品都独一无二,无论是上世纪50年代的波点连衣裙,还是80年代的朋克风皮夹克,都能让穿着者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很多受访爱好者表示,不想和别人穿得一样,古着能让自己展现个性。其次,古着承载着浓厚的复古潮流文化,穿着古着,仿佛是与过去的时尚进行一场跨时空对话。

  此外,古着店独特的装修风格和氛围,使其成为年轻人拍照打卡的热门地点。

背后隐忧

难免有瑕疵,还会有假货

  虽然古着店越来越火,但问题也不少。记者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和店主都提到了这些隐忧。最常见的是质量问题。古着年代久,难免有磨损,有的衣服有破洞,有的边角磨毛,还有的缺扣子。韩女士就踩过坑:“我之前网购过一件中古毛衣,商家发的视频里看着好好的,收到后才发现手肘处有个破洞。商家说‘古着难免有瑕疵’,最后只能自己认栽。”很多店主表示,正规店铺会提前告知顾客瑕疵,但难免有商家“漏报”或“瞒报”,建议大家购买时多问细节。

  其次是卫生问题。不少人担心“古着来源不明,可能有卫生隐患”。还有一个大问题是假货。有些商家把普通外贸尾单做旧,冒充“古着”卖,价格翻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古着店主李先生说:“鉴别古着需要经验,比如看衣服的标签、面料、缝线,普通消费者很难分清。这就给了不良商家机会,不少人花了‘古着价’,买的却是‘仿品’。”

  古着店的兴起,其实是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变化——大家不再只追新款,反而愿意为“独特”“有故事”的旧衣服买单,这也给时尚产业注入了新活力,但要让这个市场更加规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时尚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