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汉服“破圈”之道

本文转自:菏泽日报

共探汉服“破圈”之道

——二⚪二五世界牡丹大会·汉服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侧记

4月的菏泽,牡丹盛开,汉服溢彩。千年国色与盛世霓裳交相辉映,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的对话在“中国牡丹之都”拉开帷幕。4月9日,2025世界牡丹大会·汉服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菏泽会盟台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学术界、产业界、文化界的数百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汉服如何“破圈出海”,共绘汉服产业发展的新蓝图。

在曹县,融入牡丹纹样、城市IP等元素的新品汉服,以其鲜明的文化标识成为市场爆款。近年来,曹县依托其深厚的服装产业基础和电商优势,推动汉服产业实现了“迭代升级、裂变发展”。曹县积极引导头部企业引入数字化柔性生产线,日产马面裙超过5000条;成立汉服设计研究院及服装研发推广中心,年均输出原创设计稿9800余件,培育了“洛如嫣”“花神记”等特色品牌超过100个,注册商标7000余个。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董占军指出,汉服承载着华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基因。当下,汉服爱好者群体持续扩容,其元素已深度融入时尚、影视、文旅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与产业影响力。如今,汉服正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单品,焕发出全新的活力。论坛现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发布了《传统服饰时尚创新》知识图谱,系统梳理了传统服饰与现代时尚的融合路径,为从业者提供了创新方法论,破解了传统与时尚深度融合的实践密码。

汉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更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何让汉服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实现破圈传播?论坛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浙江理工大学、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等机构的顶尖专家,围绕汉服国际化路径、场景化应用与跨界传播展开了深度对话,共同描绘汉服产业与牡丹文化交融的灿烂未来。

从建立全国首个汉服产业标准体系,到曹县汉服品牌价值突破百亿,离不开专业性、持续性的学术赋能。曹县作为全国最大的原创汉服产业基地,与全国各大专业院校关系密切,有着良好的前期合作基础。北京服装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全国多所高校将持续支持曹县汉服产业发展,推动学院人才资源、智力资源及科研成果优势与曹县的汉服产业资源、政策资源、生产资源优势融合碰撞,打造校地合作的创新典范,共同推进汉服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曹县汉服文化传播、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依托江北最大淘宝村集群和演出服产业优势,曹县积极引导生产销售商向汉服产业转型。实行“汉服一件事”集成改革,企业办事时间缩减93%。设立全省第二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汉服外观专利审批时间缩短至10天。与此同时,曹县持续推动汉服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霓裳羽衣,到济南大明湖的荷风汉韵,再到台儿庄古城的运河风情,曹县汉服正以“一衣一景”的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深度交融。今年一季度,曹县汉服销售额达31.4亿元,增长15.8%,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曹县汉服产业异军突起,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根基,以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为引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让汉服这一传统文化符号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 张啸


(时尚责编:王涛 )
2025年04月16日 13:03[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