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本报评论记者 汪 莹
海宁马拉松跑进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生态绿带,吸引众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与跑者一起追潮、赏花、溯源潮文化;海盐沈荡古镇凭借余华文学IP强势破圈,仅4月5日就吸引游客3万多人次,是春节顶峰时的1.56倍;桐乡“双庙渚蚕花水会”如期而至,以原汁原味的“踏浪抢彩”“水上高杆船技”,让中外游客体验了一把“老底子”的清明民俗;嘉兴植物园把文化市集开在春光里,集结100多位匠人、设计师品牌的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吸引各地游人前来打卡……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嘉兴各地结合本地观潮、文学、非遗、赏花等的深度体验精心策划活动,把文旅亮点变成消费热点,以文旅流量带动消费增量,让“春日经济”绽放出别样春光。
清明节是“万物复苏叠翠青”的自然节气,也是“三三五五踏青行”的闲适假日。自2008年清明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便成为各地拉动消费市场的重要载体。与往年相比,今年清明假期在踏青游、赏花游等传统消费领域保持旺盛态势的基础上,涌现出更多元化的消费热点。据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清明小长假旅行消费趋势》,在踏青、采茶、春日游园等清明节相关的传统文化节俗体验搜索热度同比激增75%的同时,景区沉浸式体验项目预订热度也同比上涨近1倍。从跟着花期去踏青,到跟着演出、赛事甚至文学作品、清明民俗去旅行、去体验,清明经济热辣滚烫的背后,是文旅产业拉动消费的巨大潜能。
假日经济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也是洞悉把握文旅消费新趋势新契机的关键窗口。作为春节后的首个小长假,清明假期出行热度持续攀升,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也让人们更加看好中国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嘉兴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源远流长,古镇各美其美、乡村和美富饶,发展文旅产业、促进文旅消费优势明显。在清明经济火爆之后,如何因地制宜挖掘潜能、创新场景,让即将到来的五一、端午等假日经济更加热辣滚烫?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做好深度游。在沈荡老街,《许三观卖血记》原型地胜利饭店门前排着长队;在嘉兴植物园,才华横溢的音乐人让明媚春光“不同凡响”……今年清明假期,嘉兴以沈荡古镇、嘉兴植物园为代表的小众目的地表现抢眼,这表明注重文化、强调体验的深度游正在成为假日经济的主流。当旅游不再是简单的目的地选择,而成为一场与历史对话、与自然共鸣、与文化共生的深度探索,立足本土文化打造更多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新的目的地,才能让旅游更有“深度”,为嘉兴赢得更多“留量”。
做大“Jiaxing Travel”。美国跑者Jason透过海宁马拉松领略了向往已久的钱塘江大潮,德国小伙Steven从蚕乡水会读懂了“江南一带清明大如年”……今年清明假期,随着中国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Jiaxing Travel”成为一道独特景观。紧跟这股入境游大潮,我们既要因地制宜深挖资源、厚植文化,擦亮子城、月河等文旅名片,叫响“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还要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的国际化水平,让外国游客真正感受到嘉兴的古老与现代、文明与友好,让“Jiaxing Travel”在新的春日里充分“燃”起来。
做火AI游。到洛东村体验“童画洛东”,在“桑梓潘家浜”吃农家菜……这个清明假期,跟着美丽乡村数字地图踏青游“嘉乡”成了嘉兴人的新时尚。可以预见,未来嘉兴文旅产业将进一步融合数字技术,以AR导览、AI定制路线等提升游客体验,让“AI+文旅”既成为“流量入口”又成为“文化链接”,以科技赋能与文化自信共塑嘉兴文旅新生态。
人随春好,春与人宜。把文旅亮点变成消费热点,关键要始终做到让中外游客感到不虚此行。坚持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继续创新消费模式、延展消费空间、激发消费潜力、提升服务水平,嘉兴必能以“浙里最嘉”的旅游体验圈粉全球,让中外游客从“一念喜欢”到“一直认同”,从“一次来过”到“一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