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现金管理四个误区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许多企业倒闭的重要原因就是现金流断裂,特别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往往注重品牌推广及销售额增长,却忽视现金管理,从表面上看,企业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其实已经陷入资金不足的困境。所以有必要分析企业现金管理常见误区,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措施不合理

当企业的激励措施跟不上发展步伐,就有可能出现运营资金管理不善的问题,特别在生产管理方面更为突出。

首先,企业在确定高管的奖金或风险工资等激励指标时,一般会与企业的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指标挂钩,这使得拥有决策权的高管人员对短期财务指标过分重视,从而导致决策行为扭曲。

例如在宏观经济繁荣的背景下,许多行业进入高速成长期,对于企业高管来说,可能会作出盲目扩大投资和产能的决策,看重生产规模和销售额,却无视管理效益与现金效益。

而一旦经济下滑或行业衰退,企业高管的这些决策问题则会加倍显现,导致企业掉入现金流“陷阱”,轻则产品积压、效益衰退,重则企业倒闭、老板跑路。国内的彩电、光伏、钢铁等行业都曾大量出现过这种情况。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如果只是以资产利润、产能规模、销售额作为企业高管的业绩指标,则很有可能产生现金流问题。

其次,企业在制定员工的激励措施时,往往看重眼前的效益,忽视递延支付和中长期激励的比例设置,增加了现金流的压力。

在西方国家的企业薪酬结构中,期权奖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我国企业的期权比例远低于欧美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经济不景气,企业只能降低薪酬福利,以减少运营成本,但相对于期权来说,薪酬福利的空间有限,如果被压缩,则可能影响员工的士气,缺勤率会逐步上升,人才流失也会加剧。企业需要更多的现金成本投入,才能弥补员工流失带来的业务影响,“得不偿失”现象严重。

激励措施不合理在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由此引起的现金管理问题,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损害,所以企业领导应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优化薪酬激励机制,保持现金流的畅通。

二、过于看重业绩指标

业绩对于企业来说虽然重要,但如果过于看重业绩指标,则可能将企业推向危险境地。

例如,企业的销售部门为了快速提高销售额,采取更多赊账营销的方式,给客户延长付款期限,导致货款回收不及时,现金流动出现“滞纳”现象,该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则有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

又如,企业的采购部门为了配合业绩要求,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喜欢签订大宗采购合同,一方面可以获取更多的折扣优惠,另一方面,从整体账面看,原材料的单价有所降低,间接提升了企业的业绩。殊不知,如果购买的原材料超过实际需求,本身就是一种浪费,且积压了资金成本,对企业的现金管理没有益处。

作为拥有决策权的企业高管人员,为了降低财务上的费用,通常更愿意采用权益资本融资,而很少选择财务杠杆的做法,这会导致短期负债比例过高,大幅增加存货量和应收账款,间接提升了企业的资金成本,运营资金也大量被占用。

但这种做法,通常会使报表上的利润贡献变得“好看”,而企业高管利益与公司损益是直接挂钩的,业绩看起来越“漂亮”,个人的收入就有可能更高,所以就算企业高管知道中长期负债可以改善企业的资金管理,也可能会因为个人的利益而作出错误决定。

“业绩论”在企业高层的受重视程度极高,特别在一些大型国企,业绩是企业领导的“门面工程”,直接关系到个人发展,所以有些高层团队宁愿违反市场经济规律,也要把业绩“搞”上去。

在宏观经济层面较好时,过于看重业绩指标的问题可能会被暂时掩盖,但当经济陷入低迷时,问题则会凸显出来。例如,某企业始终将业绩指标作为盈利能力的“风向标”,其一个月的销售额为1000万元,如果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缩短为10天,则能回笼333万元资金,但这种做法有可能造成总销售收入的下滑和企业利润的损失,所以一直不被该企业所采用,长期下来,企业的现金流变得非常紧张。

事实上这333万元的资金回报率若高于其他方面的损失,或者应收账款回收及时可以避免现金流断裂,则完全可以缩短收账的天数。利润损失对于业绩来说虽然重要,但资金成本也是现代企业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企业必须根据形势走向,对两者进行权衡取舍,切不可盲目信任业绩指标和市场占有率,在某些阶段,现金收入远比销售指标重要。

三、忽视现金流的动态平衡

根据财务管理理论,“最佳现金持有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无论是产品交易还是风险预防,抑或是资金投机,“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保持可以让企业处于不败之地。但该理论并未考虑到动态的现金收支平衡,所以企业的现金管理如果“迷恋”理论,不结合实际情况,则可能进入现金管理的误区。

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现金的流入流出应是现金收支动态平衡的一部分,其最佳状态就是让现金用于不断的交易,尽量避免交易间隙的产生,若交易间隙为0,就不会产生现金沉淀的现象,此时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用处。

企业的现金除了产品交易之外,用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风险预防和资金投机,例如当市场下滑时,企业的生存风险就会增大,拥有充足的现金,可以有效应对这类风险。资金投机主要是指当良好的投资机会出现,可以短期内得到一定收益时,企业可以考虑进行投机行为,让钱生钱,为企业的效益增长作出贡献。

风险预防和资金投机是企业的正常行为,由此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需求,也应是现金收支动态平衡的一部分,而不是“游离”于平衡体系之外,否则就算“最佳现金持有量”达到理论标准,也有可能造成现金沉淀。

一般来说,现金用到“点子”上,才能产生更高的价值,如果忽视现金流的动态平衡,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平衡体系就会遭到破坏,且为了满足交易、预防或投机等方面的需求,还要准备理论上的“最佳现金持有量”,这样就属于“守株待兔”的方式了,与积极寻求动态平衡的方式截然相反,企业现金管理将会失衡。

在企业的现金管理中,要求对现金流入流出的各个环节进行需求分析及合理预期,预期的准确度越高,现金流的动态平衡度就越高,其最佳状态就是全部的现金都处于流动状态,库存现金为0。

因此,根据现金管理的实际情况,无需刻意追求理论上的“最佳现金持有量”。除了预防风险的现金储备之外,应该尽量让其他的现金持有量趋向于0,使所有的现金资产得到充分的利用,其实现的基础就是现金流的动态平衡。

首先是现金流入流出量的平衡,其次是现金流入流出期限的平衡。

相对来说,现金流入流出属于一个永续的过程,而不属于某一段时期。企业的现金管理,就是要维持每一个时间点的现金流入流出平衡,所以必须重视现金流的动态平衡,这是将财务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关键之处。

四、现金储备不充足

根据现金流动态平衡的实际要求,企业的现金库存越趋向于0,现金流的动态平衡就越好,但这不包括风险预防的现金储备。因为市场经济的自由度较高,行业形势可能随时发生改变,这就要求企业有一定的风险预防储备金。

一家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困难时渡过难关,就因为其风险预防的现金储备充足,且现金债务比率和现金资产比率远高于竞争对手。相反,如果一家企业缺少风险预防储备金,当市场萎缩、产品积压时,不但难以启动转型升级计划,甚至可能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可能走向破产的边缘。

国内企业使用财务杠杆做法的较少,认为发行债券等做法会增加中长期债务的负担,却很少考虑到财务杠杆可以让现金储备更充分。例如苹果公司拥有一千多亿现金,依然在2013年发行170亿美金债券用于股东回报,就是很好地使用了财务杠杆的作用,虽然发行债券意味着多付很多利息,但现金储存量的价值若高于利息支付,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还有一些国内企业没有认清客户预付款和高息贷款的关系,总认为一次性收取客户半年或一年的预付费用,就得为客户提供折扣,却不考虑高息贷款可能让企业负担更大,抵抗突发事件的能力也更低。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现金储备不充分已成为很多企业现金管理的主要误区之一。美国“9·11事件”之后,无数企业在一夜之间损失大笔收入,整个美国经济进入了衰退期,这让更多的企业明白现金储备的重要性。微软公司在发展初期,掌门人比尔·盖茨就认为,公司的现金规模必须充足,要保证在没有收入时可以维持一年运转。

创业的第一定律就是:每一家企业成长的过程,都是消耗大量现金的过程。如果企业的销售额倍增,资金不足的问题更会凸显,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企业现金管理要警惕现金储备不足的误区。

作者单位 | 福建省福州市省康复医院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发布者删除。


(企服行业责编:石亚茹 )
2020年09月04日 09:17[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