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我完全受不了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领导,实在太过分了。”
就在我准备要问清楚是怎么回事时,朋友给我截来了一堆她和领导的聊天记录,我看了一眼,瞬时感觉到满屏的炸药味。大体意思是:
抱怨朋友“拜了名师”,“普通人”的建议听不进去;
抱怨朋友自己学了很多知识,但学员不见成长;
直接拿被调走的同事说事,试探朋友有没有团队意识。
而群里怼人更可怕,一句话闪瞎人眼:
今天就把话放在这,我炒你鱿鱼不眨眼。
这句话怎么看,怎么都让人不舒服。不知道群里其他成员看了是什么感受。
朋友说,还能有什么感受,已经有人决定要离职了。
怎样的领导更能成大事?
前面提到的领导,我相信他的初心都是为了企业好,但还是不由思考,这样的管理,能撑起一个团队吗?能成大事的领导,到底有哪些特质?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不少人对领导抱有这样的期待:
(领导)TA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决策力;擅长看财务报表,懂数学,会经营;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和平相处;有很高的个人修养,至少懂点艺术……把领导的角色描述成无所不能。
能样样精通固然是好,但事实上全能型的人才并不多,但能成大事的领导,一般有以下三种特质:
01
聚焦团队成员的闪光点,而非槽点
试想一下,当你一上来就劈头盖脸地对成员“批评”一番,说这里不达标,那里不满意,成员会怎么想?
更何况,朋友就算拜名师,学音乐,也是为了专业水平的提升,是对学员负责的表现,但到了领导这里,却成了“攀高枝”的控诉,这就直接关闭了相互交流、理解的大门。
深明事理的领导,都能看到团队成员的闪光点,而不是紧盯成员的短处。
当出现团队成员不“听建议”的情况时,有效的沟通方法是:
可以耐心地询问团队成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果有,能否交出满意的成果,拿成果说话,而不是一味地否决领导的决策;
在遇到冲突时,并不是拐弯抹角地指责团队成员,这只会给人一种被猜疑,被讽刺的感觉。
同样的,我们要知道,并不是人人都是全能型人才,允许自己不那么完美,同样也放过别人。
当一味地放大团队成员的槽点,不过是向成员透露了一种信息,你是在“嫉妒”TA的才能,唯有通过打压才能摆脱这种潜在威胁。
但事实上,一家公司从来不会因为聚集优秀的人才而倒闭,一个领导也不会因为团队成员太优秀而下台,除非自己无所作为。
02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高明机智的领导,更不会整天猜疑团队成员的去和留。
很多团队成员对公司的信心,其实是在领导的猜疑下一点点剥落,碎裂的。
在这种猜疑下,自己就会想着,反正员工迟早都要离开的,一些大的项目就不让TA接手了,也不会给机会让TA接触新的项目,以免帮别的公司培养人才。
这样的想法万万要不得,既然你选择聘用TA,那么就应该相信TA,抱着员工迟早离开、不愿栽培的想法,其实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员工得不到成长,也就没办法在TA就职期间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收益,最后吃亏的还是领导自己。
就像朋友的经历,领导如果对朋友有什么想法,其实完全可以说出来,而不是扯到其他同事的案例,拐弯抹角地猜疑。
直接问一句,你接下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或者对公司有哪些想法,这样可能交流的效果会更好。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双方都好。
03
不是一味地以结果论事
可能有人就会说,做企业都是看成果,唯有成果,才能养活一批人。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
朋友利用周末时间报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但是学员的成绩却跟不上,问题出在哪?
这个问题朋友也在反思,前阵子有部分学员经常请假,但缺的课却没有补上,朋友正想找学员商量补课的事情。
这时领导却劈头盖脸地质问,怀疑自己只顾个人成长,忽略学员成长,甚至也没有找学员沟通过,直接把锅摔给自己,试问,问题到底出在谁的身上?这样的锅谁能背得起呢?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领导仅仅站在“领导”的角色去看待问题,那么再优秀的员工,也容易流失掉,在和团队成员讨论“成果”之前,不妨问问,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事。
一味地指桑骂槐,只会产生恩怨派系,做人事的交流,不能贪图一时之快,口出狂言,而是要公平公正,否则,留不住优秀员工,还会破坏优秀员工的干劲。
实际上,领导力的高低,决定着管理者在管理时候的效率,它的作用,还真是不容忽视。
——END——
(好文章重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