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该补的“立志”课

作者 | 胡浩

来源 | 胡言非语

ID | hutalking

身在职场的我们,年初激动不已地立各种Flag,年底回顾的时候,那旗子还插在年初的节点上丝毫未动呢。

最近回顾朱光潜先生的一篇经典文章《谈立志》,文中每一句话都特别精辟,不仅仅讲的是如何成为一个不错的人,更是对于职场人都有着很深的启示。

文章中谈到“有志者事竟成”一句话容易发生误解,并非有志就能成,这观点和看到的一个视频观点类似。

视频是著名漫画家蔡忠志先生跟大学生谈及“努力是没用的”,这个观点很令人惊讶,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要努力”,为什么朱光潜和蔡忠志两位先生都提到这样类似的观点呢?

其实,先生们是希望人们不要机械式的努力,不要以为立一个志向,按部就班地“努力”就可以实现,那这个世界上岂不都是冠军?都是牛人?

除天赋的因素,努力当然是有用的,先生们这么讲,这并非倡导人们不要努力,而是说:

并非你认为的努力,你认为的埋头苦读,就会成功。人生如阶梯,每一阶有每一阶的难点,必须克服了才能向上继续。

老胡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虽然无法与两位大师相提并论,但观点同样是希望不仅仅有简单的“志”,更不要以为自己做到了努力就可以,那只是自己的认知,很可能是无效努力。

是否有志者能做到事竟成呢?就要看是否懂得系统全面地看待“立志”这件事。

朱光潜先生讲得很清楚,“志”有三层意思。

第一,要起念头;

第二,认清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方法;

第三,抱必达目的之决心;

多数人把立志就当作了起念头,这再容易不过了,但却由于缺乏第二点,第三点,就总是无法把念头变成事实。

老胡经常谈到,一个好的目标,在提出来的时候就有了计划的轮廓。

这就是我们必须要对目标有审视,有思考,而非一个念头或者几个字。

我们在起了念头之后,衡量是否真的当回事的标准,就是你是否顺着这个念头去把它变得更加清楚,并且大致规划出实现的方法和路径,如果有不清楚的方法和暂时缺乏的资源,则需要设定相应的工作去获得它们。

从这三层意思来看,我们工作中许多的目标定的就太随意、太简单和太不当回事了

往往作为上级的人,特别容易起念头,而且这个念头多半是对的,因为他们是团队的领头羊,更清楚整体情况,也对团队承担起第一负责人的角色。

但这个念头,在传递给下属的时候,就显得随意了。

绝大多数管理者潜意识里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负责出念头”,这可是个“高级”的活,其他人就是负责把这个念头落地,习惯叫作执行力。

事实上,我们发现许许多多企业里的念头,甚至是绝佳的念头,最后没有实现,甚至成为遗憾。

作为上级,不去关心下属是否理解了自己的“念头”,只想要等着回收成果,在过去很多的管理课中被误导为“授权”和“执行力”的表现。

真正懂得“立志”并产生高绩效的领导,并不是这样的,他们会与接受任务的下属一起来探讨目标,确定下属对目标的理解不会发生误解,利用自己的经验来协助下属产生正确的执行思路和方法。

注意,这里的协助,就是作为上级的管理行为,包括沟通、反馈、辅导、培训等。

很简单,你只是想发送出去“念头”,让大家知道领导发话了,知道领导有指示了,还是想要让团队产出正确的成果?

如果是后者,自然知道应该把朱光潜先生立志三层意思应用到目标管理过程中来。

对于作为每一位职场人个体,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奋斗过程中,也应如此要求立志。

职场生涯中,会有很多让人迷茫的时候,例如:

.刚入职,两眼一抹黑;

.多年停步不前,无法突破;

.人到中年,危机环绕,却没有新的方向和动力;

.干着这个行业的工作,对其他行业眼热,不知如何是好;

.职位发展已经到了天花板;

 ... ... 

其实,这些情况下的迷茫,并非缺乏目标和方向,几乎每个人心里都有目标或者愿望,只是缺乏两个能力:

第一、缺乏真正把心中所想的“志”当回事的能力;

很多人不是心中没有火,不是没有热情,而是把“念头”当作不切实际的想法,摇摇头自己放弃掉。

他们的心里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怎么可能”!

如果把所想目标当回事,那你就必须要学会把它变得更加清楚。

例如“提升执行力”、“增强客户满意度”、“提高自身素质”等等这种词语,如果不经过转化,变得更清楚,也就是朱光潜先生所讲第二层意思里的“认清目的”,那反而会让自己一直拘泥于想法之中,无法踏出一步,受着想实现却又无法实现的精神困扰,这正是许多人烦恼的本质。

不要总用一些笼统的名字或者方向性的词语来代表自己的立志,把目的明确到可以衡量、场景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成功的人对于目标认清过程所花费的力气,是非常大的,他们从念头产生就开始了行动。

什么叫做发展得好?什么叫做得到认可?这些概念虽然在不同阶段时有不同的答案,但你必须在当下想到它们时,再将它们变得可以捉摸。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老胡建议你有一个方向性的“志”,这是较为长远的想法,但必须将其分解到不同时间段可以实现的状态,例如五年要达到的、两年要达到的、一年的主题,这就会让你能够行动起来,且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朝着远处的目标前进,每一步都踏实无比。

第二、缺乏把“所想”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和决心;

有人喊着减肥,却越来越胖;

有人立志跑马拉松,却总是躺在沙发上看手机;

有人发誓戒烟,却越抽越多;

 ... ... 

他们是真的想减肥、真的想跑马拉松、真的想戒烟,但为什么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甚至比以前状态还差呢?

一开始想得太美好,但过程中发现改变自己已经习惯的环境太痛苦了,一时半会没有见到效果,就极其容易放弃。

对此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具备行动的能力和决心。

具备行动的能力,并不是说是否行动这个判断点,而是如何让自己踏出第一步,并不断继续推动下去。

这就需要对实现目标的路径、方法进行考量,并且清晰的设定第一步是什么,能够达成什么状态,以后再不断前进和调整。

为什么很多人减肥失败?

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看到别人有六块腹肌、马甲线都很有吸引力,没有人不想健美的,但付出了十倍努力之后,看到自己还是大大的肚腩,离马甲线还太远,这个时候正好是改变自己过去习惯(暴饮暴食、喝碳酸饮料、作息不调等)的痛苦临界点,很容易就跳回了过去。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某人决定晚餐只吃一个苹果,饿得饥肠辘辘时,朋友劝说出去吃夜宵,看着烤串和啤酒,80%都会想大不了就这一次,然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最终告诉自己做不到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决心还不够

决心不够,尤其体现在上面我们所讲的临界点决策时。

减肥干什么?因为大家都说更健康,但自己没觉得任何不适,还要放弃过去“舒服”的生活习惯,潜意识里付出的代价大于可能的得到,就会产生放弃的想法。

人们总是习惯于不触碰底线,就不真正下决心变革的情形。

如果一位男士追求爱慕已久的女士时,女士要求他减肥二十斤才有可能,他会有极大的动力来忍受改变过去习惯带来的痛苦,这是追求女士决心所带来的行动。

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决心,很多目标都会变成夸夸其谈。

有个工厂挂的大幅标语上写着:客户满意、员工满意。

他们整天忙于生产和销售,却从来没有针对客户投诉进行流程优化,从来没有投入一分钱给客服人员进行培训,更没有作出什么让员工满意度提升的事情,骨干员工流失了30%,老板却始终坚信大不了出更高价钱挖人就可以。

除非某一天业务严重下滑了,他们可能才会意识到,要好好做一些标语上写的事情。

如果立下的目标,真的是有决心去做到的,要成事,那就一定可以忍受改变的痛苦。


(企服行业责编:石亚茹 )
2020年06月26日 10:27[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