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打卡式旅行

当短视频里洪崖洞的灯火如星河倾泻、茶卡盐湖倒映出无垠天空,无数人便把屏幕里的画面当作旅行的“标准答案”,匆匆踏上打卡之路。可现实往往是排队三小时、拍照五分钟,镜头里挤满陌生人的后脑勺,连呼吸都带着拥挤的焦躁。那些被算法精心包装的“必去景点”,早已不是风景本身,而是一场由流量、滤镜与从众心理共同编织的任务清单——去一个地方不再是为了感受,而是为了证明“到此一游”,为了在社交平台上交出一份合格的“旅行KPI”。

@乐拍

这种任务式的旅行,本质上是休闲生活的异化。人们像完成工作指标一样规划行程,把本该松弛的探索压缩成高效打卡:上午拍完古城石板路,中午赶往网红咖啡馆,傍晚抢占“神仙机位”……整个过程充满紧迫感,却鲜有真正的沉浸。景区也顺势迎合,用标准化布景、流水线体验和高价文创商品,将文化与自然简化为可复制的拍照背景。于是,旅行不再是向外看世界的窗口,反而成了向内焦虑的源头——没拍到“同款角度”就等于白来,没发朋友圈就好像没发生。

@在这瞬间

真正的旅行,或许不需要那么多“必须”。避开人潮汹涌的热门标签,早起一小时看晨雾中的江岸,或拐进小巷听本地老人讲一段旧事,反而更能触摸一座城的温度。与其被算法牵着走遍所有“爆款”,不如留一点空白给偶然与意外——毕竟,值得记住的从来不是打卡数量,而是某一个瞬间,心真正被触动的感觉。


(旅游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1月25日 13:40[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