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乐之城 何以有为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骑乐之城 何以有为

山水、人文、产业,厚植“骑乐黄江”的骑行底蕴

官小群;戴双城

东莞黄江“微笑骑行”活动热力开启,2000余名大湾区骑友共享欢乐。

骑行爱好者在黄江绿道上御风前行。

东莞黄江“微笑骑行”活动航拍图

日前,“2025微笑骑行暨喜迎十五运黄江镇第三届体育节”在东莞黄江黄牛埔森林公园盛大举行,2000余名粤港澳大湾区骑友齐聚,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助威。

清脆的车铃、飞驰的身影。车轮之上,是全民健身的热情;车轮之下,则隐藏着这座“骑行之城”得以炼成的深层密码。骑乐黄江,何以有为?我们循着车辙印迹,从自然禀赋、历史人文、现代产业三个维度,对这座“骑行城市”进行一次三重解码。

撰文:官小群戴双城

图片:受访者提供

山水经▶▷自然禀赋:山水之间的天然赛道

车轮之下,蜿蜒的绿道是读懂黄江的第一重密码。

“以前一直听朋友说黄江的骑行环境比较好,一直没有机会来,今天正好借微笑骑行活动过来参加比赛,也顺带参观游玩黄江,来了之后,真的好开心!”参与活动的骑友代女士的感受,正是黄江骑行魅力的生动写照。

黄江风格多样的骑行路线,已成为大湾区骑友心中备受青睐的经典。全长约17公里的黄牛埔森林公园环湖绿道,是爬坡爱好者的天堂,也是公路车党的心头好;大屏嶂森林公园路线挑战感十足,吸引着勇于突破的骑手;黄江镇蝴蝶地水库则适合亲子同游,轻松惬意;而清泉水库一带路线错综复杂、野趣横生,堪称山地车玩家的秘境赛道。

“我们早上6点半从深圳龙华骑过来,才十几公里,非常方便。”来自深圳的骑友朱先生表示,他经常与朋友相约来黄江骑行,对这里舒适的绿道环境赞不绝口。

黄牛埔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一条条绿道,正如黄江骑行的名片,串联起生态与活力,也连起了来自大湾区各地的车轮与笑声。

这一切,离不开黄江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禀赋。黄江地处深圳光明科学城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创新链的几何中心,生态禀赋突出,森林覆盖率高达58.88%。坐拥大屏嶂森林公园、黄牛埔森林公园、11座水库及45公里绿道,山湖相依,绿脉贯通,为打造兼具高难度与高观赏性的专业赛道创造了绝佳条件。

“黄江山高水长、文旅资源富集,恰好契合山地自行车运动‘亲近自然、融合人文’的核心特质。加之黄江镇政府对这项运动的高度重视与精准定位,未来必将推动当地向高水平自行车运动基地稳步迈进。”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彭海波表示。

历史经▶▷冠军摇篮:车轮上的城市基因

若要读懂黄江,绿道风光只是它的第一印象。

车轮之下,更藏着一部流动的自行车运动史,这是解锁这座“骑行之城”的第二重密码。

相传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年),有几户人家从远处迁徙而来,在此地河边定居,又因河水黄浊,而取名黄江。此地物产丰饶、交通便利,渐渐形成集市,人称“黄江圩”,一路演变至今,成为今日之黄江镇。那份因“流动”而兴的基因,仿佛早已埋入黄江镇。

而真正让黄江与“车轮”结下不解之缘的,是现代自行车运动在此落地生根的故事。早在2000年,当自行车运动在广东刚刚起步时,东莞自行车队便选择在黄江成立,成为全市最早的业训队伍之一。二十余年来,骑行文化如树根般深扎进这片土地,成为黄江体育最鲜明的旗帜。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片土壤竟如此肥沃,接连孕育出周惠敏、刘浩冉等小轮车世界冠军。这里已向国家队输送了多名精英健将,斩获超过60个国家级以上赛事冠军,其中包括8个含金量十足的世界冠军。从“运动萌芽地”到“世界冠军的摇篮”,黄江用实力完成了自我蝶变。

而活力的迸发,远不止于竞技场。近年来,黄江以“体育+文旅”为引擎,好戏连台:粤港澳大湾区骑行嘉年华、广东省青少年小轮车锦标赛、中国自由式小轮车联赛等品牌赛事相继落地。2025年6月的一场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暨骑乐黄江文化节,吸引参与人次达3万,直接带动消费约3400万元,线上曝光量突破5000万。今年3月的“金圈购go嘉年华”,仅发放50万元消费券,就撬动了近千万元消费,体育的“流量”在这里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了经济的“留量”。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专业的舞台。今年6月7日—8日,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第三站赛事在东莞市黄江镇宝山森林公园成功举办。本站比赛汇聚了来自全国14支省级专业代表队的300余名运动员,包括亚洲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冠军米久江、亚洲公路自行车锦标赛冠军吕先景等顶尖选手,展开了为期两天的激烈角逐,也让作为赛事举办地的黄江成功斩获“智造绿动・产城融合奖”,进一步擦亮“骑乐黄江”的金字招牌。

从百年前的“黄江圩”,到如今的骑行之城,黄江的故事始终与“流动”和“前行”紧密相连。在这里,每一次车轮的转动,都在续写着黄江与自行车未完待续的故事。

器物经▶▷集群生态:小车轮转动的大产业

车轮滚滚,驱动的不只是运动激情,更是城市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这场2000人的骑行盛会,是黄江自行车运动深厚土壤结出的“果”。其背后,是这座城市数十年如一日精心培育的产业之“因”。

小车轮,转出大产业,黄江镇已聚集多家自行车产业链核心企业。其中包括奥运级碳纤维“隐形冠军”的东莞泰合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代理宝马Mini、法拉利等豪华汽车品牌的三叉戟(东莞)车业有限公司,专注高性能制动系统的“安全守护者”的东莞市青蛙运动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主攻高速越野的“硬核玩家”的东莞市新秀自行车有限公司。

黄江镇的自行车企业正在从传统的OEM(原始设备制造)向ODM(原始设计制造)甚至OBM(原始品牌制造)转型。三叉戟车业有限公司通过收购意大利冠军品牌巴特力,正努力在高端自行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走进三叉戟(东莞)车业有限公司(下称“三叉戟”)的展厅,一辆辆造型精致的山地车倒挂陈列,展现出独特的设计语言。“山姆会员店正在销售我们的产品——24寸和26寸的巴特力自行车。消费者通过山姆APP就能直接下单。”负责人戴小林介绍,其产品采用坚固稳定的铝合金车架,变色龙涂装让车身在不同角度和光线下呈现不同颜色和效果,独特的车架结构设计,则有效提升了减震性能。

三叉戟的转型之路颇具代表性。公司最初代理宝马Mini、雷诺、法拉利等汽车品牌自行车,2017年后转型“品牌+制造”双轮驱动模式,陆续拿下玛莎拉蒂、兰博基尼等豪华品牌授权。2022年,公司全资收购意大利冠军品牌巴特力(Bartali),并将生产基地迁至黄江,看中的正是当地完善的产业链。

这一战略抉择的背后,是黄江完善的产业链支撑。一辆自行车需要30—50个核心部件,竞赛级公路车更达80—100多个部件。在黄江,这些部件大部分都能在本地找到供应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

黄江镇以“骑乐黄江”为品牌,致力于打通自行车产业链上下游,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在全球高端自行车市场中,虽然欧美品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以黄江自行车企业为代表的中国自行车产业正通过品牌收购、技术创新的方式,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从代工生产到自主设计,从模仿追随到品牌引领,黄江自行车产业正在经历深刻的价值链重构。

在十五运会节点,八方骑友汇聚黄江,这是骑行者的盛会,更是人与城的双向奔赴。车轮滚滚,唤醒城市深藏的运动基因。黄江正持续向大湾区展示其“骑乐黄江”的城市魅力,将生态资源、历史底蕴与产业实力的多元优势,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城市竞争力。

■数读

黄江如何“骑”出一条

文旅新赛道?

●生态禀赋:黄江全镇绿化覆盖率约58.88%;坐拥大屏嶂森林公园、黄牛埔森林公园,拥有11座水库及45公里绿道。

●硬件设施:黄江小轮车体育训练基地,占地约1万平方米,利用政府既有物业资源的基础上,再投入约2000万元修缮翻新而成,是国内罕有的“奥运标准+实战场景”训练基地。

●人才梯队建设:涌现出周惠敏、刘浩冉、李宇辰、石欣仪、肖茜熙等一批冠军骑手。

●竞技体育成绩:三年来,黄江自行车队荣获国际级赛事奖牌8枚、国家级60余枚、省级49枚、市级104枚。

●经济带动:今年3月,开展“金圈购go嘉年华”发放消费券50万元,拉动消费近千万元;

今年6月,举办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暨第二届骑乐黄江文化节,参与3万人次,带动消费3400万元,线上曝光超5000万次。

■案例

从黄江走向世界

一只“青蛙”的全球骑行梦

在陡峭的山林赛道上,自行车爱好者们俯身冲刺、腾空跃起,完成一个个高难度动作。随着山地自行车运动兴起,越来越多的骑行爱好者开始挑战极限地形,通过炫酷特技释放激情。而在这项极限运动的背后,一套可靠的制动系统,正是骑手们敢于挑战的底气。

“在山地骑行中,可靠制动是安全的基石。”东莞市青蛙运动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陈红波说道。这位在自行车行业深耕25年的企业家,带领团队用5年时间,研发出了专为山地自行车速降场景设计的油压刹车系统。

陈红波的创业故事,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从台资企业的研发人员,到为国内零件厂做配套服务,再到创立自主品牌,他经历了转型的阵痛:“曾经一度感到郁闷,找不到意义所在。”

正是这种对价值的追寻,促使他在2024年创立了frogwake品牌,寓意“青蛙觉醒”——不做井底之蛙,要放眼全球。

走进位于黄江光明港创新园的青蛙运动展厅,粉色、紫色的制动器在亚克力展架上亮闪闪。这些外观炫酷的产品,承载着中国自行车零部件行业的突破与梦想。

五年来,陈红波坚持每天亲自测试骑行,与国内外车手交流改进产品。其推出的FV4立缸款刹车采用全CNC制造,创新的双调节结构能适应不同手型,让孩子和专业选手都能精准操控。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黄江本土培育的品牌已开始受到国际关注。多位国际顶级速降车手在参观企业后,对产品设计和性能给予高度评价。在高端自行车制动器这个曾经被国外品牌垄断的领域,青蛙运动以“平替但不平庸”的定位,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

黄江,这个制造业重镇,正因为越来越多像青蛙运动这样的企业而焕发新生。它们不再满足于代工生产,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在全球产业链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我们希望把frogwake从黄江带向世界。”陈红波说。如今,这只“觉醒的青蛙”正跃过井沿,在全球化竞争中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赛道。

黄江微笑骑行节

特色摊位成“吸金点”

近日,随着自由式小轮车、山地自行车等国内顶级赛事在黄江镇接连举办,“骑乐黄江”城市名片持续升温,带火大湾区骑行热潮,更让当地自行车产业实力浮出水面。

在“2025微笑骑行暨喜迎十五运黄江镇第三届体育节”现场,黄江本土企业成为焦点。三叉戟(东莞)车业有限公司携10余款产品亮相,吸引众多骑行爱好者驻足。该公司负责人周朝勇表示,企业专注自行车行业20余年,自2022年落户黄江以来,依托本地完善的制造业生态实现快速发展,年销售规模已突破亿元。

“我们融合意大利百年品牌的设计美学与中国强大的生产工艺,在设计、人机工学和美学上不断突破,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周朝勇说。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新秀碳纤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梁力麒。作为一名中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员,他在今年联赛中屡创佳绩,对黄江感情深厚。“黄牛埔森林公园是我训练了十几年的地方,非常熟悉。”他表示,黄江日益浓厚的骑行氛围令人振奋,而身为从业者与运动员的双重身份,让他对本地骑行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骑乐黄江”正从一张城市名片,升级为带动制造升级、促进文体旅融合的金字招牌。在赛事流量与产业实力的双重支撑下,黄江稳步走出一条以“骑”兴产、以“乐”促游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旅游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1月12日 21:39[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