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深秋,寻访京城最美秋色

本文转自:劳动午报

这个深秋,寻访京城最美秋色

——跟着老舍先生去访秋

每逢深秋,老舍先生的“丹柿小院”便成为北京一道靓丽的风景,引游人纷至沓来
金秋时节,夜色降临,游客们在前门大街品尝美食、体验非遗、打卡灯光璀璨的正阳门城楼
走进日坛公园菊花谷,宛如进入了一片菊花的海洋,市民赏菊的传统更加时尚了
作为北京秋景的标志之一,当五四大街的白蜡树开始变黄,便宣告了北京最美秋日的到来
走在秋日的北海公园,波光粼粼的水面映衬着白塔,显得格外的宁静
故宫神武门外护城河边,金黄的银杏搭配神武门城楼,成为市民不可错过的秋日美景
登上香炉峰极目远眺,绚丽的秋色尽收眼底
地坛公园的银杏大道上人流如织,游客们共同感受这场金色盛宴
小朋友们体验吹糖人这项穿越千年的“甜蜜非遗”,这也是地道的“京华味道”
在北海公园,当秋风拂过银杏叶触摸红墙与琉璃瓦,游客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一时刻

北京的秋天究竟有多美?

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比老舍先生更有发言权。

老舍先生曾说过: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秋天的北平是天堂。后来,老舍先生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北平的秋天》,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2025年的这个深秋,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循着他写的《北平的秋天》里边描写的最美的秋色,在北京城做一个寻访,将人间最美的秋景呈现到您的面前。

我们访秋的第一站,便来到了老舍先生的故居——丹柿小院。在这里,老舍先生居住了16年,在此创作了京味十足的《茶馆》《龙须沟》等经典作品,老舍先生与夫人胡絜青特别喜欢极能代表北京秋色的柿子树,于是在小院里种了两株柿子树,秋天来临时,柿子红了,先生与夫人便静静地呆在树下欣赏硕果累累的景象,这个小院因此也被称为“丹柿小院”。如今,这里作为老舍纪念馆的所在地,被许多的市民、游客视为北京访秋的第一站。

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去欣赏北京西山湛蓝的天空和漫山遍野的红叶,肯定是不容错过的。登上香山远眺,最先撞入眼帘的便是先生曾描摹的 “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只是如今的山色,早已不止是深浅错落的蓝绿。如今,这里漫山黄栌已褪去翠绿,染上胭脂般的绯红,元宝枫燃着橙红,间杂着银杏的金黄与松柏的苍劲,数十万亩彩叶林一直铺展至天际,比起当年香山独美的景致,这里的秋色更加壮美了。秋风掠过,红叶如涛,与远处北京城的天际线轮廓相互辉映,古老山脉与现代都市在湛蓝天空下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是先生当年未曾见过的壮阔景象。

北海与什刹海的秋光里,老舍先生笔下“北海划船”的雅趣未曾消散,反而更加繁忙了。只是今日的北海湖面与什刹海水面,除了摇橹的游船,更有骑行爱好者沿着湖岸绿道穿行,熙熙攘攘的游人在这里欣赏水光与天光交织的佳景,自拍杆多得像小树林。

这个深秋,京城的各种菊展也比老舍先生描述的 “菊种之多甲天下” 更显繁盛了,除了传统菊花名品,还多了上百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奇品种,层层叠叠的花瓣在阳光下泛着柔光,引来无数的直播客。重阳赏菊的老传统,在如今的京华玩得更加时尚了。

暮色四合时,正阳楼的蟹香依旧袅袅,只是如今不必再等沿街叫卖的席篓,新鲜的河蟹经由冷链可直达餐桌。华灯初上,京城胡同里的红灯笼与远处高楼的霓虹灯一齐绽放,汇聚成如星河般灿烂的夜北京。糖炒栗子的香气、甜蜜的冰糖葫芦的味道混着烤红薯的暖意,弥漫在微凉的空气里,让人倍感清爽,这种感觉,一如先生当年描绘的那样,让人欣喜、踏实。

北京的秋天,如今既有老舍先生笔下 “人间天堂” 的本真,又多了现代都市的鲜活,让人情不自禁地更加珍爱这人间的烟火气——那个可与天堂媲美的“北平的秋”其实从未远去,只是以更绚烂繁荣的模样,铺展在了当下的北京城。

□本报记者 周兴旺/文 王辰阳/摄


(旅游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