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孙萍
老街有了新生命,城市焕发新生机。近日,陕西省商务厅公布首批“陕西省商旅名街”认定结果,全省20条街区上榜。从盛唐气象的大唐不夜城到烟火气十足的永兴坊,从丝路遗韵的大唐西市到IP赋能的长安十二时辰,一张张商旅名片点亮消费市场。
曾几何时,国内不少城市陷入“千街一面”的窘况,连锁品牌让商场高度相似,消费行为与文化体验割裂。文化是最大的流量密码,“活化”比展示更重要。大唐不夜城的《盛唐密盒》为何能火?不是仅复刻古装,而是用脱口秀式的互动让“古人”开口说话。长安十二时辰为何让人流连?不是堆砌仿唐建筑,而是通过剧本杀、手作工坊等形式将游客带入可触摸的盛唐。文化不应仅是标本式的陈列,而应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消费体验,让游客在买单时还能留下一段与历史对话的记忆。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街区不是文化孤岛,而是嵌入城市肌理的“文化毛细血管”。老城根Gpark的“新汉风”建筑下,聚集着西北首店与潮流品牌,传统美学与现代消费在这里碰撞出火花。四海唐人街以华人文化为主题,既满足家庭客群的多元需求,又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微型枢纽。茯茶镇的茶博物馆里,游客不仅能看茶史,还能亲手炒茶、煮茶,将茶文化变成“可带走的生活”。有锚定盛唐气象的,有深耕丝路记忆的,有聚焦非遗传承的,“大文化+小场景”的布局,让这些街区找到了独特的文化坐标,织就了一张覆盖多元文化主题的商旅网络。游客在为某条特色街区驻足时,其实也是为整座城市的文化厚度买单。
从更深远的维度看,这些街区的“出圈”是对“文化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精准回应。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不缺文化资源。此次入选的街区,主动拥抱消费新趋势,用年轻人的语言讲好文化故事,用市场激活文化价值,让文化从典籍里、展柜中走出来,融入一杯茶、一场演出、一次互动,滋养当下生活。有游客留言,“以前觉得丝路历史很远,现在摸着遗址展柜、看着文物解说,突然懂了先人的智慧”。
当然,还需深思如何在持续的热度中保持文化的本真?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稀释文化内核?“顶流”不是靠流量堆砌,而是靠文化沉淀。老街有了文化的“根”,商业才有持续发展的“魂”;游客为文化而来,城市便拥有了持久的吸引力。正如永兴坊坚持卖陕西本土美食,茯茶镇始终将茶文化体验置于核心位置,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坚持,正是文商旅融合行稳致远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