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联,需要你的加星
你好啊,我是朵朵~
今年雨水格外多,前两天看到山西高平的开化寺和铁佛寺,墙壁渗水、彩塑受损,真是让人担忧,也应了那句话:且看且珍惜!
说到高平,光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就有 1574 处,其中国保 22 处,省保 22 处。
有人算过说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 1.7 处不可移动文物,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古建博物馆”。
另外这里还有 4 个“全国之最”:
· 开化寺:中国古建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壁画;
· 二郎庙:中国现存最早的金代戏台;
· 崇明寺:中国现存唯一的断梁结构;
· 姬氏民居:中国现存最早民居建筑 ;
话不多说,今天就先分享其中的 8 处必看古建,一起往下看吧~
定林寺
这是一处依山建、跨越金元明清多代风格的古建筑群。寺庙坐落在七佛山南麓,四面群山环绕、松柏苍翠。寺侧有终年不涸的“定林泉”,名字就由此而来。
山门是一座重檐九脊的复合式二层高阁建筑,也是晋东南地区楼阁的典范之作。
三层高低错落的滴水檐,檐角高挑,造型独特。

不过要说最壮观的,就是山门二层,头顶上的莲花藻井,每一片花瓣皆以黄、朱、青三色勾勒,好似朵朵莲花飞在空中。

走进山门,迎面而来的就是雷音殿,看起来很小,但是却是元代建筑,梁架结构还带有宋代遗风,屋顶金碧辉煌的琉璃脊饰是金代的原作。

走到侧面,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宋代样式的斗拱,彩绘完整,不是后来人们重绘的,而是中国古建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彩绘图案之一!

其后还有三佛殿、七佛殿等多个时期的古建筑。
铁佛寺
黑神话悟空爆火之后,铁佛寺的游客络绎不绝。寺庙隐藏在米山镇米西村街巷深处,小小的三开间的屋子,稍显低调。

顺着队伍走进这扇小小的门,豁然开朗,让人惊叹!
72 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整齐陈列了 28 尊明代彩塑!

这些神灵形象生动,好像上一秒还在大声交谈,就在你走进去的瞬间时间停止。

二十四诸天 · 菩提树神
有的面目狰狞,有的神态安详,有的青面獠牙,有的脚趾抓地 ......
不仅表情生动,身体姿态多样,连衣服的褶皱都清晰无比。

二十四诸天 · 东方持国天王

二十四诸天 · 散脂大将
王报二郎庙
位于寺庄镇王报村,从村口走向庙中,抬眼一看,感觉这个院子里的古建筑,没什么特色。
转身,你会发现有一座造型古朴的戏台,斗拱硕大,用材粗壮。
基本没有后世常见的梁枋横穿前后场的“大横梁”,而更接近金宋时期称作“乐亭”“舞亭”的早期戏楼结构。

低下身来,你会看到金代大定年间的年号!这不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之一,也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金代戏台,或许最早的戏曲就是从这里出现的。

总圣仙翁庙
位于寺庄镇伯方村,占地约 2122 平方米,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山门看起来,就和别处的不同。

沿中轴线你会看到山门、玉皇楼、过廊、献殿、仙翁殿,东西两配有耳殿与配殿。
不过,走进院子里,你会发现,似乎“看不到”建筑。原来,长廊把中轴线连在了一起。

走进长廊,像是进入了时空隧道。

“隧道”的终点,就是这座古老庙宇的核心——仙翁殿。

和我们在山西其他地方见到的不同,这里的壁画独具特色,是难得的“封禅图”,包括道教朝元图和唐玄宗泰山封禅的场景。


羊头山石窟
位于神农镇李家庄羊头山,海拔约 1297 米,山体横跨三县。

石窟共 9 窟,包括摩崖龛像、石塔、千佛碑等,从北魏时期至唐代陆续开凿,分布在山体的不同位置。
有的半截身子埋入土中,让人不免猜测,自北朝至今,一千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羊头山石窟 · E 区 · 北朝
有的掩映在树丛中,好像和这些植物一起生长。


羊头山石窟 · 第五、六窟 · 北朝至唐

羊头山石窟 · I 区 · 唐
有的因特别的地质结构,位置变化十分夸张,不过现在已经修补完善。

羊头山石窟 · 第二窟 · 唐
山下是石窟原来所属的寺院,虽然已经是现代重建,但是在崎岖的山路中行走时,回头一看,深山古寺,颇有古意,让人流连忘返。

崇明寺
这座寺院建于北宋开宝四年(公元 971 年),坐北朝南,今天还保存着山门、钟鼓楼、中佛殿、后佛殿以及东西配殿等建筑。

其中,最壮观的建筑就是中佛殿,是高平地区现存最早的宋代木构殿宇之一。看起来很宽,但是面阔只有三间,单檐歇山顶。

往檐下看,斗拱粗壮,甚至还带有一些唐代遗风。

昂和耍头是典型的“批竹式”尖削造型,线条犀利,这是早期斗拱的劲爽美感。

走近殿内,虽然已经没有壁画和彩塑留存下来,但是当你抬头望去,密集的梁架结构,带着早期建筑的古朴美感迎面而来。

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大梁的”断梁“结构,主要的受力结构竟然分为两节,这在古建筑中极为罕见。

开化寺
初名“清凉寺”,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 年),后改名开化寺。

大雄宝殿为宋代原构,硕大的转角铺作让人惊叹。

殿内壁画约 88.7 平方米,是国内现存北宋寺观壁画中最完整、最丰富的一处。

虽然是佛教壁画,但是我们仍能从中发现很多生活场景,堪称墙壁上的《清明上河图》。

大殿之后的观音阁为金代建筑。

姬氏民居
位于陈区镇中庄村,始建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 年),是全国已知最早的元代木构民居之一。

民居之上,竟然还有四朵斗拱,保留了元代的样式,气势非凡。

大屋梁架、门墩石刻“大元国至元三十一年”字样,告诉了我们这座建筑的修建时间。

互动分享
你还有哪些古建必打卡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