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顺日报
西秀区大坝村:
民宿热带火乡村游
□本报记者 李超然 詹艳
清晨,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的河滩边泛起微光,75岁的游客彭守忠挎着渔具包踏上沾满露珠的小路,前往河边体验垂钓。“连续四年夏天来这儿旅居,21℃的气温比空调舒服多了。”这位来自长沙的老人笑着说,鱼竿甩落间,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沿着蜿蜒的柏油路前行,140余栋统一风格的农家别墅错落分布,近80家民宿的400间客房旺季日均接待量达800余人次。随着民宿产业的蓬勃兴起,大坝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十佳康养旅居示范村”。
来到泽英农家民宿门口,几位游客正帮着洗菜聊天,爽朗的笑声此起彼伏。来自珠海的高阿姨是这里的“常客”,连续6年避暑都选在大坝村,她说:“民宿里装了电梯,生活设施齐全,饭菜可口,比自家还方便,已经成了我避暑的第二个家”。
泽英农家民宿负责人刘泽英擦着汗笑道:“门口这群摘菜的都是老客人,来了两个多月都不想走,我们把闲置房屋改造成56间客房,从家具选配到餐饮搭配都用心琢磨,旺季时月营业额能达10余万元。”
村民吴群策家的民宿则藏在绿树成荫的山脚下,2022年他看准旅居商机,不仅改造了自家房屋,还租下同乡两栋闲置民房,打造出30余间特色客房。“游客最爱吃村里的生态菜,临走还得带些辣椒和金刺梨。”吴群策说,去年暑期,民宿入住率始终保持100%,仅农产品销售就增收近三万元,真正实现了“住房变客房,农产变商品”。
在大坝村,王安林的民宿规模最大,100多个床位在旺季时常常一房难求。“2014年改民宿时才8个房间,后来游客越来越多,就租了13户村民的房子扩建”,他算起账来满脸笑容:“去年赚了50多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太多”。如今他的民宿不仅提供住宿餐饮,还能帮游客预约果园采摘、牧场挤奶等体验项目,成了村里的“旅居服务站”。
民宿集群的兴起,催生了多元业态的融合发展。依托5000亩金刺梨基地、200余亩荷塘和3000亩生态牧场,大坝村打造出“赏花摘果、酿酒品奶、荷塘挖藕”的特色体验链。游客白天可去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徒步,午后到果酒厂品鉴刺梨酒,傍晚在庭院里和村民载歌载舞,沉浸式感受乡村慢生活。该村党支部委员王江平表示:“我们把生态资源变成了旅居资本,让游客来了能住、能玩、能体验。”
康养旅居产业的红火,让大坝村焕发新活力。2024年,全村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增收350万元,旺季月均营业额达140万元。目前全村已有15家农家乐、6家小型超市相继开张,形成了“农业+加工+旅游”的三产融合格局,村民们则在民宿务工、供应特色食材、从事导游服务,在家门口便能吃上旅居经济的红利。
如今的大坝村,青山环翠,人烟升腾,正以“山水塘田屋,花草果林蔬”的康养生态画卷,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