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李媛

当一场演唱会的灯光渐次熄灭,数万观众的激情与消费热情是否也随之落幕?青岛用一项创新举措给出回答:演出结束只是探索岛城魅力的开始。
10月21日,青岛“票根经济商家联盟”成立,是一种深度探索,旨在重塑文旅生态。其核心在于,青岛正以系统化思维打通转化链路,致力于将瞬时“流量”转化为持久“留量”,让短暂的“人气”沉淀为城市发展的“活水”。
如今,在国内消费市场复苏与升级的大背景下,“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已成为社会消费的新风尚。从西安的“盛唐密盒”到长沙的“文和友”,先进城市的经验表明,文旅消费的竞争已从单一景点门票的争夺,升级为全场景、全时段、全链条的城市体验竞争。
青岛此次推出的“票根经济商家联盟”,精准地切中了这一时代脉搏。它不再是零散的、一次性的商家促销,而是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构建了一个由110家核心商家、280家优惠门店组成的联动网络。这背后,是“五个一”工作思路的顶层设计,是跨部门协同的机制保障,更是将一张小小的票根,从单纯的入场凭证,升华为解锁城市多元消费的“万能钥匙”。
青岛的“票根经济商家联盟”巧妙地用一张票根作为“通用货币”,串联起景区、酒店、餐饮、文博等不同消费场景。以10月24日至26日举办的张杰青岛演唱会为例,歌迷看完演唱会持票根入住亚朵酒店享受会员折扣,第二天凭演唱会门票去青岛啤酒博物馆游玩可享受半价优惠,然后再用这张票根可以在台东步行街的签约海鲜餐厅品尝一顿地道的海鲜大餐。如此一来,两天一夜的演唱会之旅就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同时折扣优惠享不停。
这种“一张票根、多重体验”的模式,极大地延伸了消费链条,释放了消费的乘数效应。它让商家从“坐等客来”变为“主动迎客”,通过联盟公约形成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市场信誉,最终构建一个诚信、便利、互惠的产业生态。而这,正是“票根经济”的核心,打破壁垒实现价值共创,也是从“输血”式补贴向“造血”式赋能的转变。
诚然,任何创新模式的成熟都非一蹴而就。青岛发展“票根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行稳致远需在多个维度上持续深耕。其根基在于搭建一个智慧化的数据平台,这不仅是实现精细化运营的技术引擎,更是未来融合“文旅+航空”“文旅+商超”等多元场景的底层架构。同时,技术的硬核还需要服务的软实力辅助,形成从政策到商家再到游客一个无缝衔接的服务闭环是兑现承诺、赢得口碑的关键,然后持续吸引特色小店与新兴业态加入,这张“城市通行证”才能真正覆盖全城,保持长久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