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国使节坐上铛铛车游中轴线,机器人跳舞那幕让全场沸腾了

老北京的魅力,不是说说就能懂的。10月12号晚上,110个国家的大使和国际组织代表,总共300多人,都跑到东城区的隆福文化中心去了。这可不是普通的聚会,而是北京市专门为这些外国使节办的招待会。

这些外国使节没有直接去会场,而是先坐上了一辆特别的公交车。这车叫"大美中轴专线巴士",走的就是北京最有名的中轴线。车开起来会发出"铛铛"的声音,听着就让人觉得回到了老北京的年代。从永定门出发,一路往北开,天坛、前门、故宫,这些地方一个接一个从车窗外掠过。

坐在车上的这些外国使节,眼睛都不够用了。手机拿出来,拍个不停。有人看到好看的建筑,直接就发出"哇"的声音。巴基斯坦大使哈什米说,这是他第一次坐这种车,感觉特别新鲜。他说北京有几千年的历史,坐在车上就像看一幅会动的画。每个地方都能给人惊喜,让人觉得这座城市真的不一般。

北京中轴线在202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线从南到北贯穿整个老城,代表的是中国人对城市规划的理解。讲究的是对称、平衡,体现出一种秩序美。这些年北京为了保护中轴线,做了很多工作,把周边的老房子、老街道都修整得干干净净,既保留了历史的味道,又让老百姓住得更舒服。

下了车,这些使节就到了隆福文化中心。隆福寺这个地方,以前就是北京的商业中心,现在更是把老建筑和新文化结合得特别好。使节们一到那儿,就被安排去体验非遗技艺。景泰蓝、兔儿爷、剪纸,这些都是北京的老手艺。

非遗传承人在旁边手把手地教,这些外国使节学得特别认真。拿着画笔给兔儿爷上色,那专注的样子就像小学生在上手工课。有人拿起剪刀剪纸,虽然手法不太熟练,剪出来的形状也有点歪,可是脸上都带着笑。格林纳达大使马岩说,他觉得北京重视文化传承这件事做得特别对。年轻人能通过这些东西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将来才能走得更远。

最让人意外的是机器人舞蹈表演。几个机器人在台上跳舞,动作整齐划一,还能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这个节目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融合在一起,让人看到北京不光有历史,还有未来。马岩看完之后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机器人跳民间舞蹈这个节目。用科技来展现传统文化,这种做法很新颖,也能看出中国发展的活力。

马岩还提到了中国的移动支付和新能源汽车。他说现在在中国,出门不用带钱包,手机扫一扫就能付钱。马路上跑的新能源车也越来越多,又安静又环保。这些变化让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时候,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体验。北京的空气质量这些年也变好了,天更蓝了,路更宽了,到处都能看到绿化,让人觉得在这个城市生活很舒心。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副主任柯世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北京把现代和历史结合得特别完美。走在街上,既能看到几百年的古建筑,又能用手机享受各种便利服务。北京的地铁系统特别发达,想去哪儿都方便,这对游客来说太重要了。不管是去看故宫,还是去吃烤鸭,坐地铁都能到。

约旦大使侯赛尼在招待会上讲了话。他说这些年在北京工作,亲眼看到这座城市在各个方面都在进步。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服务越来越好,环境也越来越美。北京市举办的各种活动,不光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还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通过这些活动,大家能知道中国以前是什么样,现在又是什么样,将来还要往哪个方向发展。

侯赛尼还说,驻华使节招待会已经成了一个传统活动,每年大家都盼着参加。这不仅仅是一个聚会,更是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外国使节能更深入地了解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能在各个领域跟北京开展合作。这种交流对双方来说都是有益的,能让彼此的关系更紧密。

北京这座城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它积累了太多的文化和故事。走在北京的胡同里,脚下踩的青砖可能有几百年的历史。抬头看到的牌楼,可能见证过多少朝代的更替。这些东西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

这些年北京在保护历史文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老城区的改造不是推倒重建,而是修旧如旧,让老建筑保持原来的样子。胡同里的居民搬进了配备现代设施的新房,生活条件改善了,老北京的味道却还在。这种做法既尊重历史,又照顾到现实需要,让传统和现代能够和谐共存。

北京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文化保护上,在科技创新方面也走在前列。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的硅谷,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从人工智能到生物医药,从新能源到航空航天,北京在很多领域都有突破性的进展。这种创新能力,让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开放交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担着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每年有大量的外国人来北京访问、工作、学习。他们在这里感受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发展,也把自己国家的文化带到中国来。这种交流是双向的,让不同文明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学习。

这次招待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坐中轴巴士、体验非遗、观看演出,外国使节对北京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他们不仅看到了北京的历史底蕴,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现代活力。这种体验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只有亲自来到这里,才能真正理解北京的魅力所在。

北京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这座城市既能保留几百年的老建筑,又能拥抱最新的科技成果。既有京剧这样的传统艺术,又有机器人舞蹈这样的现代表演。既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又能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这种包容让北京成为一座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北京市表示,将来还会继续加强跟驻华使团的交流合作。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北京的发展成果,了解中国的开放政策。通过这些活动,把北京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国际交往中心,让世界和中国的距离越来越近,让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深。

这次招待会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却给参加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永定门到隆福文化中心,从非遗体验到文艺演出,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活动,更是一次文化交流,一次情感沟通。通过这样的活动,外国使节能够更好地理解北京,理解中国,为今后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北京这座城市,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有的故事发生在几百年前,有的故事正在此刻上演。有的故事关于历史,有的故事关于未来。这些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北京独特的城市气质。对于来到这里的人来说,读懂这本书需要时间,需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

300多位外国使节和国际组织代表参加这次招待会,说明北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因为工作需要,也是因为对这座城市有真正的兴趣。他们想了解北京的过去,想看到北京的现在,也想知道北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北京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这些问题,用历史的厚重、现代的活力、未来的愿景,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立体的中国首都形象。

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体现了北京市对外交往工作的重视。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外国使节更了解北京,也让北京的国际形象得到提升。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重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担着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重要任务。每一次成功的对外交流活动,都是在为中国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旅游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