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季之后,更有秋趣处——秋日调色盘

紫色:穿梭在花海,镜头收藏浪漫

10月10日,梅花山景区内,随处可见手持手机、相机的游客穿梭在紫色的花丛间,用镜头收藏秋天的浪漫。

梅花山旅游景区马鞭草花海打卡拍照点。(梅花山旅游景区供图)

“随手一拍都是美景!”66岁的赵廷凤和朋友们在花海中不断寻找最佳拍摄角度。她翻开手机相册,展示拍摄的照片,“我要把这些美景都分享给家人。”

令人流连忘返的花海,源于景区对滑雪场“四季运营”的创新探索。景区工作人员唐倩介绍,今年5月,景区在滑雪场初级赛道上种植马鞭草,将夏季闲置的雪道转化为一片生机盎然的生态景观带。从8月持续盛放至10月中旬,花海已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热门打卡地。

另一边,韭菜坪景区的万亩野生韭菜花也吸引着八方游客。尽管花期已近尾声,紫色的花海依然令人向往。李璐芸和朋友们专程驱车前来:“虽然错过了盛花期,但眼前的景色别具一番韵味,拍出来的照片反而更有意境。”

夕阳西下,花海中依然闪动着游客拍照的身影。很多人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当天的收获,秋日花海透过一个个镜头,绽放在更广阔的网络世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实习生 刘娅香

赏花攻略

梅花山景区设置了3个特色打卡点,搭配气球与景观装饰,方便游客拍摄。

韭菜坪景区:万亩野生韭菜花形成连绵的紫色花海。

盘州阿达木蒲苇花海:百亩蒲苇花穗呈白色或紫色,建议天气晴朗时前往,光线充足柔和时利于拍摄。

金色:妥乐看银杏,每一步都是景

“咔嚓——”古银杏树叶随风飘落,金黄铺满青石板路。摄影爱好者李远蹲下身,镜头几乎贴到地面。“这片光,像是秋天专门留给妥乐的。”他低声喃喃

盘州市妥乐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摄

当秋天给大地镀上一层金黄,六盘水市盘州市石桥镇妥乐村在浓浓秋意中开场。妥乐村,地处贵阳至昆明黄金旅游线中点,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主景区内,有第四纪冰川期孑遗罕见的古银杏树1450余株,是迄今世界上发现个体最大、历史最久、种群最集中、生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古银杏群落。

沿街的手工糍粑铺前,游客聚在一起好奇地打量。店主司英将蒸透的糯米倒入碓窝舂制,再用文火翻炒黄豆,炒熟后以石磨研磨。糯糍粑趁热撕成小块,蘸上拌了苏子白糖的黄豆面,一口香甜入口,为妥乐的秋天添了抹甜蜜。

李远举着相机喊:“老板娘,麻烦你举高点儿,让我多拍几张!”

“咔嚓——”这一刻,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秋色中定格。

“妥乐银杏,拍照太出片!”李远笑着打趣,“秋天是摄影人最忙的季节,但在六盘水,你不会觉得匆忙,因为这里的每一步都是景,每一眼都是画。”(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 媛

拍照攻略

最佳时段:秋色最浓10月中旬至下旬,清晨与傍晚光线柔和。多云或薄雾天气更易拍出秋色质感。

构图技巧:可挑选转角、道路延伸营造纵深感;低角度仰拍可突出银杏树冠与天空的构图张力。

绿色:亲子游竹海,体验古法造纸

“爸爸,我想去体验古法造纸,那些竹子做的工艺品,我也很喜欢。”女儿董沁依的一句话,促成了这次家庭出行。近日,董元魁带着一家人来到六盘水市盘州市竹海镇大洞竹海景区,开启了一段融合自然与文化体验的亲子之旅。

竹海镇古法造纸工坊,孩子们在体验花草纸制作。(受访者供图)

在古法造纸工坊,历史悠久的技艺成为游客们可体验的特色项目。古法造纸首先采集新鲜竹子,在池塘中浸泡数日,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青皮。随后放入徨桶,加石灰蒸煮8天8夜。取出后置于石臼,用石锥反复叩打成泥状。接着将竹料倒入水槽,用竹帘荡料形成薄膜,翻转竹帘将竹料铺于木板,制成湿润纸张。最后,将纸张一张张贴在燃着炉火的土坯上。贴纸时需“吹一口气”,使纸张更好地贴合,烘干后便大功告成。

“带孩子来体验古法造纸特别有意义,”董元魁一边看着女儿操作一边说,“不仅亲近大自然,还能亲手操作,了解传统技艺,这是课堂上体验不到的知识。”

一根根竹子变成一张张纸,需要经历洗麻、煮麻、捞麻、踩麻等72道工序,全程手工制作。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土法造纸”工艺于2007年被列入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围绕3万亩竹海,竹海镇已发展起竹荪、竹笋、竹工艺品、竹根水、竹根酒等“五竹”产业,并成立盘州市竹产业协会进行全面推广运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 瑶

游玩攻略

自驾指南:从盘州市区出发,经沪昆高速(G60)转水兴高速(S77),于丹霞收费站驶出,随后导航至“大洞竹海景区”约30分钟即可到达,全程约1.5小时。

美食推荐:可在竹海镇餐馆品尝以竹为特色的菜肴,如鲜嫩竹笋、清香竹荪、竹筒饭等。

【来源:贵州日报】


(旅游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