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泸州酒要会·银河左岸音乐节主办方提供
很多人没有想到,国庆中秋“双节”小长假期间,泸州一跃成为“黑马”。
根据飞猪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假期出游快报》,多座城市旅游订单量出现暴涨,泸州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同比去年大增45%。
另一组数据也揭示了泸州消费的涨势:10月1日至8日,泸州各大商圈总人流量935万人次,带动消费6.49亿元,同比增长37.6%。
“带飞”泸州的是多场文体盛事:
10月3日,泸州本土人气乐队“三套车”主题音乐会,吸引人流超5.2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文创等消费1500余万元;
10月5日至7日,泸州酒要会·银河左岸音乐节,连开三天,15万年轻乐迷参与其中,市外观众占比超88%、省外观众占比超50%;
10月8日,“川超”比赛,泸州队主场赛事,1.4万球迷同台观赛,共享足球的“速度与激情”。
爆点连连,人潮涌动,年轻人跨越山海奔赴这座酒香四溢的城市。
图片来源:音乐节主办方提供
在此之前,泸州城以酒兴,酒以城名,为外界熟知的标签是“酒城”。近年来,白酒产业深度调整,泸州抢先一步突围,从音乐节到体育赛事,文旅商深度融合,锻造城市品牌的新鲜内核。
今年3月,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举办期间,泸州举办了首届“酒城乐航”音乐节。这是泸州首个由市场主体举办的音乐节,也是当时四川规模最大的室外音乐节。
首次尝试,泸州便迎来巨大流量。数据显示,近3万人涌入现场观看演出,其中70%为市外观众(含30%省外游客),覆盖成都、重庆、浙江等省市和港澳地区。
8月,泸州又迎来首场纯商业化运作的演唱会。在泸州奥体公园体育场举办的“时光·Classic·泸州站”演唱会,聚集齐秦、黄贯中、汪峰三位摇滚歌手,乐迷再次数以万计。
而此次“黄金周”期间举行的泸州酒要会·银河左岸音乐节,可谓泸州音乐演出的“爆发点”。
图片来源:音乐节主办方提供
“连续三天”“30多组艺人轮番登台”“超10万人次参与”,规格全面升级,创下多项纪录;举办地原蓝田机场的闲置跑道被灯光与音浪重新点燃,八方乐迷在此开启“狂欢模式”,成为泸州打造“酒旅融合”新地标的重要舞台。
泸州频频登上网络热搜:音乐节主话题登顶微博全国热搜总榜第一,先后登上全国热榜37次。
“国庆那么多地方搞音乐节,泸州音乐节最走心、最有诚意,也最出圈。”
“泸州文旅上大分,音乐节体验感非常好!”
“第一次来泸州,就收到了见面礼,泸州太会了!”……
音乐节落幕,全国各地的乐迷热情并未褪去,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点赞泸州的声音仍在持续。
今年以来,音乐市场上,泸州这匹“黑马”变得炙手可热。为什么是泸州?“西南要会”的地理位置无疑是重要因素。
银河左岸音乐节创始人刘洋宏这样形容:川渝地区本就是音乐节必争之地,而泸州不仅距离重庆、成都均较近,而且川南城市总体消费力强,泸州因此成为音乐节的绝佳选址。
更关键的是,今年以来,泸州积极谋划重塑城市发展逻辑,将“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置于重要位置,并全线“出击”,推动更多企业裂变出新玩法、新模式。
上述音乐演出的一系列突破,恰是泸州文旅商融合转型路上的“第一声炮响”。
图片来源:音乐节主办方提供
如刘洋宏所说,在寻找音乐节落地城市时,正是由于泸州对接更加积极主动,加之双方高效沟通,最终实现了企业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在音乐节举办期间,政府的主动作为进一步让外界感受到泸州的诚意。一个细节是,泸州设立了专门搜集处理问题的小组,通过大数据主动找、市长热线全面查、网上平台广泛搜,累计收到860件诉求,迅速办结857件,办结率高达99.65%。
这种“听劝”的态度和立说立改的执行力,在交通问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针对首日散场出现的交通问题,相关部门迅速采纳公众意见,连夜整改。据泸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曾兴宇介绍,音乐节次日,两万多名观众仅在40多分钟内便疏散完毕;到了第三天,近四万人的疏散工作也仅用了1小时。
这些诚意,不仅被乐迷和网友看在眼里,也让在全国多地都举办过音乐节的刘洋宏颇为欣慰:“有了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各个部门有效衔接,这场音乐节难得实现了第一年举办即达到川渝地区人数、营收和影响力的新高峰。”
纵观全国城市,在提振消费的整体趋势下,展演经济一枝独秀,三年来热度持续高涨,音乐节更是缔造出一个又一个“宝藏小城”。但对于泸州而言,此举又显得与众不同。
与大部分首次迎接流量“洗礼”的小城不同,泸州在很长时间内站在流量中心——地处长江与沱江交汇处,素有“巴蜀门户”“西南要会”之称;绵延千年的白酒文化让泸州成为全国唯一“中国酒城”。
近年来,酒文化加速蝶变,“早C(Coffee)晚A(Alcohol)”的年轻人,与自带“微醺”气质的泸州完美契合。“酒城”转身,遇上“Z世代”,恰逢其时。
千年的文化,如何适配年轻人?摒弃对传统酒窖一亩三分地的执著,泸州用更懂得年轻人的笔触,开始重写酒城IP。
音乐节正是酒城IP年轻化裂变的初步尝试。刘洋宏提到,“酒文化和音乐之间本就有着深层联系”,在全球知名音乐节中,酒企本就是最重要的赞助方:比如喜力与美国科切拉音乐节的合作持续数十年,嘉士伯旗下Tuborg啤酒是北欧罗斯基勒音乐节的长期主赞助商。
而在泸州酒要会·银河左岸音乐节中,也营造出了“国际范儿”的氛围:
音乐节场外,专门设置了“微醺泸州”体验区,泸州老窖、郎酒、玉蝉等16户酒企花式出摊儿,请来调酒师用传统白酒现场调制年轻人喜爱的鸡尾酒,还有颇具特色的白酒咖啡、低度果露酒等多元化产品;划酒拳、勾调体验等趣味活动让年轻乐迷朋友体验中国白酒文化;泸州特别为乐迷准备的10万份福袋中,放入了30万份酒类优惠券,还有酒糟面膜等特色产品。
长江边的音乐节,有酒有咖啡,有低吟有呐喊,有惊喜有浪漫,视觉、味觉、听觉、嗅觉的多重刺激,体验感拉满!
酒城IP的裂变,当然不只音乐。
图片来源:泸州发布
运动赛事同样是宠爱年轻人的一环。10月8日,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川超”)迎来泸州队首场主场赛事,开场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大合唱瞬间点燃全场,互动环节的醉拳、街舞、说唱,创新演绎出泸州独特的城市文化。
此前,泸州还提出将持续办好泸州国际网球公开赛、马拉松赛,积极争取承办国际(国家)级高水平文体赛事,培引一批小众、小型文体赛事,发展“街巷BA”等群众性文体赛事,打造酒城文体嘉年华等本土赛事品牌。
当酒城IP的新鲜叙事延伸至城市更多环节,文、体、旅也真正与消费场景串联起来。
一种特别有泸州特色的做法是以酒为主题推进的街区改造。更特别之处在于,改造方向瞄准了年轻人爱出没的“夜夜夜”。
“纳溪丝厂·微醺能量站”,由老丝厂重生而来。一到晚上,复古招牌、年代舞会和霓虹灯,复刻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城市场景,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打卡”。
“山河明月·醉酒城”,去年开街。年轻人在600米长的街区里“夜娱”“夜赏”“夜游”,沉浸式体验传统酒文化、欣赏酒故事的新演绎。
山河明月·醉酒城 图片来源:泸州发布
在文旅商深度融合的思路下,双节期间,泸州还推出了“漫游酒城·48小时游泸州”路线,游客凭“银河左岸音乐节”门票、“川超”泸州赛区门票可享受收费景区优惠。
从味觉品尝,到听觉享受、视觉刺激、心潮澎湃,还有街区city walk带来的沉浸体验,在年轻人的叙事里,“中国酒城”不再是老一辈熟悉的样子了。不少人惊呼,“泸州你简直让我感到陌生”!
随着新人群涌入、新业态突破、新场景成型,泸州正在嬗变。
文、旅、体、商在深度融合中已经进入“场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游客更愿意为能够提供富含情绪价值的消费场景“买单”。
在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新目标下,泸州紧扣消费提质扩容,加快构建以“消费地标为引领、城市商圈为网络、特色街区为骨干、社区商业为基础”的四级商业体系,全面增强城市消费承载力。“酒要会”正是其中一大消费地标。
“酒要会”项目效果图
2023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由泸州市承建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目标是“世界一流的行业博物馆”。这是中央编办批复的首个“国字号”白酒博物馆,肩负着向世界讲述中国白酒千年故事的使命;这是泸州的新封面,将泸州进一步嵌入中国白酒发展版图的重要位置。
结合泸州“西南要会”的历史定位,围绕博物馆的“酒要会·中国白酒文化历史街区”也开始构建。
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效果图 图片来源:泸州发布
所谓“要会”,大致是“区域中心”之意。宋明时期,泸州系全国33个商业大都会之一。宋徽宗曾颁诏书云:“泸州,西南要会”,并设泸州军节度使。不难想象,彼时的泸州,吸纳一切又输出所有。
由此,泸州重拾荣光。按照其设计,具象来看,“酒要会”是一个新打造片区的名字,抽象理解,则是泸州城市级IP的新内涵。
新的时代、新的潮流中,泸州的“要会”地位不止于战略要道和交通要冲,而更成为一个文化、潮流、年轻人的聚集场所。
图片来源:VCG211390222889
在“要会”对要素的集聚融合作用下,各类产业也有望找到转型升级的机会。
酒业自不必说。泸州市酒业发展促进局局长叶仕良曾提到,借音乐节之机,当地酒企推出低度化、年轻化、沉浸式、体验式四步策略,引导年轻消费者认识中国白酒文化的深度和价值,建立与年轻群体的情感连接。
演出业也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刘洋宏介绍,银河左岸已在泸州注册公司,打算将泸州音乐节做成一个持续性品牌,并已决定明年“五一”继续与乐迷朋友相约泸州。公司还将以泸州为“大本营”,在成渝地区推出更多演出。
随着音乐节、川超等各类活动的举办,狂欢的氛围和贴心的服务不断丰富着外界对“酒城”的想象,这也有望成为泸州聚人、聚产的原点,持续发挥“要会”功能,吸引更多资源。
文/伍养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