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快线今日开始载客运营

本文转自:海峡都市报

滨海快线今日开始载客运营

实现了福州市区到机场半小时通达,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迈入6线时代,运营里程突破200公里大关

列车驶过乌龙江

帝封江站可换乘4、5号线

高架区间,窗外风景宜人

市民在机场站拍照打卡

滨海快线的智能客服中心

机场站内,通往航站楼的标识指示明晰

滨海快线整条线路首批开放11间母婴室

机场站站厅到机场1号航站楼,过两段斑马线就到了

N海都记者 林涓 唐明亮/文 马俊杰/图

9月29日下午2时,福州首条城际铁路滨海快线将开始载客运营。这条62.4公里的轨道,一头牵起福州老城的历史文脉,一头叩响滨海新城的未来之门,实现了从福州市区到机场和滨海新城的半小时通达,它的通车也意味着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迈入6线时代,运营里程突破200公里大关!

“福州交通越来越方便了!”“去机场又快又省钱!”……9月19日—21日试乘期间,市民便不断发出赞叹,这不仅是对这条新线路的认可,更标志着福州追求“更快、更好”的城市发展愿望,借由滨海快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速度”破局缩短时空距离,到“细节”暖心优化出行体验,再到“文化”赋能传递城市底蕴,滨海快线如一条串联城市过去与未来发展的纽带,载着市民期待,连着城市未来,在山海之间书写着属于福州的全新篇章。

一轨通衢

以速度破局

让山海距离只需“一盏茶的工夫”

滨海快线起于福州火车站,终于文岭站,全长约62.4公里,设15座车站(含预留2座),采用4节编组市域A型列车,最高速度140公里/小时,兼顾大运量与快速通达需求。线路途经福州主城区、闽侯祥谦、长乐首占、滨海新城、长乐国际机场等,还与多条福州地铁线、国铁线、机场等快捷高效衔接。

其中,在福州火车站可换乘1号线及国铁福州站,东门站可换乘4号线,帝封江站可换乘4、5号线,首占站与福平铁路长乐站相邻,滨海中央商务区站换乘在建的6号线东调段,机场站连接长乐国际机场,真正实现了“下火车、乘地铁、上飞机”的无缝衔接。

“以前去机场,打车要一小时、花费上百元,现在坐滨海快线,40分钟就能从市区到机场,时间少了不少。”在试乘列车车厢内,72岁的熊依姆坐在靠窗位置,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笑容满面地分享着出行变化。

作为福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线路距离最长、首条具备“超车”能力的线路,滨海快线采用了“直达快车+大站快车+普通列车”混合运行模式。

三种列车的具体运营安排如下:

直达快车:全日共开行2列次。第一列6:00(首班车)由福州火车站始发,仅经停机场站,终到文岭站;第二列6:15由福州火车站始发,仅经停三叉街站(滨海快线)与机场站,终到文岭站。其余时段不开行直达快车。直达快车从火车站至机场最快只需30分钟。

大站快车:由福州火车站、文岭站双向始发,中间仅停靠东门站、三叉街站、帝封江站、大数据站及机场站,发车间隔为60分钟。每日7:00至22:00开行,福州火车站开往文岭方向的大站快车整点发车;文岭开往福州火车站方向的列车,于机场站整点发车。大站快车火车站至机场只需约38分钟。

普通列车:由福州火车站、文岭站双向始发,中间停靠所有运营车站,全日最小发车间隔为7分30秒。

福州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多元化运营组织方式,能充分满足机场旅客、通勤族等不同客流群体的出行需求,最大化发挥线路运输效能,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一程暖意

以细节护航

让旅途有如家般的舒适

如果说,“一轨通衢”让滨海快线成为市民高效出行的选择,那么,遍布列车与站点的人文细节,则让每一位乘客的旅途都是如家般的舒适。滨海快线从乘客实际需求出发,精准解决手机没电、行李难放、带娃不便等出行痛点,让地铁出行不止于“到达”,更在于“舒心”。

滨海快线列车采用车身尺寸更大的市域A型车,全列四节车厢配备196个座席,最大载客量约1084人。不同于传统地铁的纵向座椅,列车增加了横向座椅布局,即使是从起点坐到终点的长途旅程,乘客也不易感到疲惫。

“之前坐地铁跨区出行,长时间坐着总觉得腰酸背痛,现在这横向座椅宽敞又舒服,还能随手给手机充电,太贴心了。”经常往返于主城区与滨海新城的上班族林先生,一边用手机尝试着无线充电功能,一边称赞。

据了解,滨海快线每节车厢均设有2处无线充电区与4个USB接口,可同时满足多名乘客的充电需求,同时车厢中部还专门配备行李架,能容纳4个24英寸行李箱,乘客再也不用抱着行李在车厢内拥挤。

除了列车内的贴心设计,站点的细节关怀同样让人倍感温暖。车站设施方面,滨海快线在客服中心增设智能客服终端,支持票价信息查询、车站周边信息及站内设施分布查询等多种功能。换乘站点新增智能导向系统,实时显示换乘线路列车到站信息,换乘规划更精准。滨海快线安检设备还融入AI技术,能够精准识别各类违禁品,极大提升了安检效率和准确性。首批开放的11个车站均设有独立母婴室,室内配备尿布台、哺乳椅、温奶器等设施,柔和的灯光与隔音材料营造出私密又安静的空间,方便宝妈照料婴幼儿。每个卫生间隔间上方都设置了专用排风口,室内配备专业除臭装置,洗手池下方增设成品存水弯,从源头阻断异味与细菌滋生,保持如厕环境清爽。

此外,所有车站均设有第三卫生间,兼具无障碍功能,不仅配备成人及儿童专用洁具、多功能护理台,还采用电动推拉门与内外部双控开关,同时设置防滑扶手、低位紧急呼叫按钮,为老人、残疾人、带娃家庭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

福州火车站、南公园站、帝封江站、机场站这4个客流量较大的站点,还增设了直饮水机,提供常温和热水两种选择;多个站点打造的常态化爱心休息区,融合了各站点文化元素,配备舒适的休闲椅,供来往乘客小憩。

同时,福州地铁还联合长乐国际机场建立“点到点”精准帮扶机制,为老年乘客、携带大件行李旅客及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提供空轨爱心预约接送服务,全程护航出行便利,轻松化解航空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不便。

一路文韵

以底蕴赋能

让行程变成文化之旅

在解决了“走得快、坐得舒”的基础上,滨海快线进一步挖掘福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将每一座车站打造成“微型文化博物馆”,让乘客在进出站、候车的间隙,就能触摸到城市的历史底蕴。同时,线路还串联起沿线的自然与人文景点,让“坐地铁”也能成为一场探寻福州魅力的文化之旅。

滨海快线的列车以“微笑福州 山海和福”为设计主题,圆润的车头造型搭配福州地铁经典的笑脸色带,增强车辆的亲和力;列车两侧上扬的黑色弧线窗带内嵌起伏的“碧海蓝天”色的涂装色带,将绵延的山峦与海浪波涛混合其中,描绘列车飞驰之态,不仅展现了车辆速度感,也融合了福州“三山一水”的地貌特征。

不同站点的设计也都暗藏“文化密码”——福州火车站采用通透式“伞形”结构,空间吊顶中融入蓝天白云元素,贴合了福州作为海丝起点城市的开放气质,让乘客刚进站就能感受到轻松开阔的氛围;位于市中心鼓楼区的东门站,是滨海快线与4号线的换乘车站,因临近晋安河,车站装修融入了水纹不同时期演变的特色元素,将福州“内河文化”的温婉藏进建筑细节;南公园站则以“三宝福地,荟萃榕城”为设计主题,将福州三宝之一的油纸伞作为天花造型,柱面搭配福州工艺宝藏图案,老福州的匠心与韵味扑面而来;滨海中央商务区站与滨海新城CBD核心区输配环区域工程合建,车站以“科帆蓝海”为设计主题,天花LED星空灯与周边灯带造型融入海浪曲线元素,既呼应了滨海新城的科技现代气质,也暗合福州“向海而生”的城市特质。

一线联动

以融合赋能

让城市发展驶向滨海新篇

当滨海快线的列车驶过乌龙江,窗外的风景从老城的烟火气,逐渐切换为新城的现代化园区——闽侯东南汽车城、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数字福建产业园、VR产业基地……这些园区将借着快线的“东风”快速成长,成为福州践行“东进南下、沿江向海”战略的加速器,推动福州从“闽江时代”迈向“滨海时代”。

“以前在滨海新城上班,每天通勤要3小时,根本没精力兼顾工作和家庭。现在坐滨海快线,40分钟就能到家,既能在新城追逐梦想,也能在老城陪伴家人。”在滨海新城一家科技企业工作的郑先生,讲述了通勤变化带来的生活改变。这种变化并非个例,通勤效率的提升,也将让更多人才愿意扎根滨海新城,让产业加速集聚,为城市发展注入更足的底气。

记者从福州市住建局了解到,福州滨海快线对于福州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拉开城市框架、实现“一城双核”战略的关键一环。聚焦“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城市发展战略方向,在福州新区(长乐区),滨海快线是产城融合的“催化剂”。30分钟主城通勤圈的形成,让福州新区(长乐区)的产业园区与主城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实现无缝对接,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等载体得以快速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勤便捷性的提升,不仅让人才愿意在此就业,更吸引人口定居,加速教育、医疗等配套完善——阳光学院滨海校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等相继落地,让“产”与“城”形成良性互动。


(旅游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0月11日 01:35[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