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承德日报
原生态旅游带火小山村
□ 本报记者 张思雨 通讯员 刘海波
丰宁满族自治县汤河乡杨树沟村缸房组,一个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传统种植业为生、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的静谧小山村,如今凭借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和日渐红火的农家游,既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又“破圈”出彩,引得游客纷至沓来。盛夏时节,这个掩映在葱茏绿意中的小村庄,正慢慢掀开面纱,绽放出前所未有的魅力,“高山出俊鸟、幽谷生芳草”的绝代芳华显露无遗。
幽静画卷:村在林中 林在村中
缸房组坐落于塞北群山环抱的一条20多公里的狭长沟谷谷口,汤河的一条清澈支流潺潺流经村庄,哗哗的水流声不绝于耳。得益于村民经年累月的精心呵护,溪流清澈见底,两岸及房前屋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笔直挺拔,将全组20多户人家温柔环抱,形成“村在画中、画中是村”的天然氧吧。红墙黛瓦的农舍窗明几净,院内一畦畦整齐的时令蔬菜、院外花园争奇斗艳的花草,处处彰显着村民的勤劳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令人称道的是这里淳朴的民风,“武”姓为主的村民们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成为小山村的亮丽名片。
生态瑰宝:水清林密 似世外桃源
缸房组的核心魅力在于其纯净的生态。村前溪流澄澈见底,毫无杂质,宛如流动的水晶。水底卵石、水草、游鱼清晰可见,倒映着两岸葱郁的草木与湛蓝的天空。捧起溪水,清凉沁人,晶莹剔透。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冠洒落水面,氤氲的水汽更添几分仙境色彩。村庄被蓬勃的绿意填满,树木枝干交织成天然穹顶,林间藤蔓缠绕,野花点缀,微风拂过,绿浪翻涌,鸟鸣清脆,呼吸间尽是草木清香。这般水清树绿、静谧悠然的人间仙境,是大自然的馈赠,成为久居都市人群向往的“天堂”。
办农家乐:撬动旅游致富之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是这珍贵的原生态资源和小景观节点,为杨树沟村缸房组带来了发展机遇。土生土长的退伍军人武安兴敏锐地捕捉到商机,毅然返乡创业,投入120万元创办“野菜庄园”农家院,探索旅游富民新路。
“杨树沟村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出水口水温56℃,正在开发,发展温泉旅游、温泉康养潜力巨大。建个原生态旅游点,主打山野菜的农家乐,正好填补村里空白,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武安兴道出了初衷。
武安兴独辟蹊径,他把“野菜庄园”农家院建设得别具特色:9间带东、西厢房红砖黛瓦的院落,正房设6张餐桌,主打自种自采的苦力芽、木力芽、黄花、野鸡翅膀子、猴腿、水芹菜等山野菜及自种的绿色时令蔬菜,主食侧重烀锅饼以及黏糕饼、棒子米粥、散状、发糕等粗粮;利用自养和当地农户提供的柴鸡、柴兔、笨猪及野生菌菇、柴鸡蛋和下河鸭蛋等食材,游客多时还雇用当地妇女搞接待服务,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还可预约石磨卤水豆腐体验。此外,在景观景点建设上,他在保持原生态风貌的同时还开辟了5亩果园,种植毛桃、山楂、苹果梨等10多个水果品种供采摘;建设了1亩鱼塘,放养鲫鱼、白漂子、鲇鱼、麻扣(黄鲫)等野生鱼种供休闲垂钓,并就地取材搭建了3座鸟巢;还建设了2座蒙古包供游人休息,并设置了套圈、射箭、秋千、抓鸡追兔、浑水摸鱼等趣味娱乐项目。游客到来,徜徉在密林深处曲径通幽的林间小道,伸手即可触摸到水槽中的清冽溪水,体验深山秘境的静谧;再体验娱乐项目愉悦身心、放飞心情;吃一顿主打山野菜和粗粮的特色美食,真是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通过与旅行社合作、“以客引客”及本地文旅推荐官和网红的推介,“野菜庄园”农家院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现在名气大增,吸引了北京、天津和本地县城及周边地区的游客,节假日客流不断。“下一步,我将在提升景点气质,让游客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感上下功夫,坚持主打农家饭菜,为游客提供别样的餐饮,让他们吃了都说好,还想来!”武安兴对未来充满信心。
曾经的闭塞小山村,如今因原生态旅游而火了起来,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展现出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