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滩观“潮”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观“潮” 谭瑞军 摄
银滩潮涌 谭瑞军 摄
  前些日子,定居广州的外甥女带着两个孩子回北海度假。一个周末她约我去银滩观潮。

  那天傍晚没有风,天气闷热。我们到银滩大道广东路口乘观光车前往“潮”雕广场。观光车司机是一位中年女士。她等我们落座后便扣好车上安全护栏,用标准的普通话对我们说:“欢迎你们来银滩。请注意安全,坐好扶稳,照管好小孩”。一句平淡的话语像送给我们一杯冰镇的绿豆沙,顿时觉得浑身舒坦。

  “潮”雕广场到处是消夏纳凉的游客。下午6时多潮位最高,我们正好赶上这个节点,匆忙坐到“潮”雕南面台阶上,兴致勃勃地观赏蔚为壮观的银滩风光。此时,夕阳被几朵厚云遮挡,它正倾尽全力用余晖穿透云朵间的缝隙,散射出几道耀眼的弯曲银边,并将东面天穹抹上一层淡淡的橘红;一架滑翔机和十多架微型无人机与一群飞鸟在空中翱翔,欲比高低;十余艘摩托艇在无垠的海面上纵情驰骋;客运站灯塔边不时传来轮船回港的汽笛声,恍若一首新编的渔歌唱晚。

  南面海天一色,像湛蓝色的巨幅绸缎展现在眼前。

  远望而去,从东到西几千米的海滩上,人群浩浩荡荡。不论男女老少,此刻都在体验与海潮共舞的乐趣。有的学“浪里白条”,顶着浪花扑腾击水;有的潜入水下,感受海中畅游的快意;有的踏浪踩滩,与潮头赛跑,抢占滩涂。台阶前有几个儿童索性光着身子躺着,任由潮水推搡、搬弄、翻来滚去,发出开怀的笑声。景区管理员驾驶摩托艇来回穿梭,不时吹响哨子,提醒游客们注意安全,切勿进入深水区域。

  晚霞消散,暮色渐浓,岸上华灯初上,海潮疲惫地喘着,带着轻柔的“沙沙”声逐渐回落。游客们意犹未尽,喧闹声依然此起彼伏。有的追逐退落的潮水奔跑嬉闹;有的你泼我扬打起激烈的水仗。我的两个外甥孙儿也经不住诱惑,两三下便脱掉外衣冲到水中手舞足蹈,饶有兴致地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许多游客抓紧时间,举着手机留影打卡。几对新人站在心仪的位置拍摄婚纱照。照相机断断续续的闪光灯,频频记录着新人甜蜜的笑脸和幸福的身影。刚退下的海潮好像舍不得离开游人,偶尔又推来几股暗涌回头潮,扬起温柔的浪头,与人们来一个出其不意的“亲昵吻别”,惊得人群发出连声的惊叫和哄笑。

  这晚没有月亮。正前方的海天弧形连线上渔火点点,白色的、绿色的、红色的灯光闪烁,与岸上的万家灯火连接起来,宛如一圈巨型珍珠项链。璀璨晶莹的“潮雕”镶嵌于项链正中,成为最豪华的珠坠。

  晚8时,“潮”雕欢快的乐曲奏响,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涌汇“潮”雕广场。大家有的席地而坐,有的静静伫立,等候一睹“潮”雕音乐喷泉灯光秀。好些游客看到背后有老人小孩时,都会主动往旁边挪开一个空当,给老人小孩留出舒适的视野。外甥女怕我累着,特意到广场边商店给我租椅子。虾饼店的女主人听闻来意,立即搬出一张沙滩椅,确认稳固后交给了外甥女。当外甥女询问租金时,女主人微笑摆手道:“老人家难得来一趟,只管拿去好了,用完还回来就行。欢迎你们常来游玩。”几件细微小事,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博爱、友善与和谐,为我观潮的记忆又添上了温情脉脉的一笔。

  晚8时多,音乐喷泉灯光秀序曲响起。“潮”雕的巨型镂空球体亮起神秘的光芒,珠体上的波纹熠熠生辉,像潮水涌动,拥抱南珠迎潮远航;戴着珍珠项链的七位采珠姑娘手持麦穗,手挽手精心守护着南珠。此刻,喷泉打响一朵朵殷红的礼炮花,薄如轻纱的水幕上反复亮出“北海欢迎您”的字样。广场上掌声雷动,欢呼呐喊声惊天动地。

  随着歌曲《我爱你,中国》唱响,喷泉如万箭齐发,高昂的浪潮震撼广场,音乐喷泉灯光秀隆重亮相。音乐、喷泉、灯光互相融洽,呈现出一个个斑斓的世界。跟随悠扬或激昂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喷泉水柱忽高忽低、忽疏忽密、忽刚忽柔、忽曲忽直。有时像蛟龙腾空直冲云霄,欲上九天揽月摘星;有时像银河倾泻、仙女散花,赠予人间美丽与梦想;有时蜿蜒弯曲似银蛇起舞;有时笔直挺拔似青松傲霜斗雪。鲜红的旗帜、瑰丽的花卉、浪漫的焰火、绚烂的彩虹、婀娜多姿的舞影层出不穷,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美景尽收眼底。艳丽幻化的图景,深厚的艺术魅力博得观众不停歇的喝彩。

  我静静地观赏和回味,沉浸在一幅水、光、乐三者奇妙融合的诗画中,享受着科技与艺术相得益彰的视觉盛宴,思绪万千。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北海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北部湾广场的“南珠魂”到如今银滩的“潮”雕,从鲜为人知的滨海小城到成为闻名全国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我们作为它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深感骄傲与自豪。

  走出“潮”雕广场,我依依不舍地再三回头仰望那颗流光溢彩的“潮”珠,它在我心中高高耸立,每每观之,都令我心动如潮。


(旅游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26日 14:03[查看原文]